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

ID:37462318

大小:986.31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1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_第1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_第2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_第3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_第4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牵手物流、创造沟通思美达物流地带www.56zone.com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学习目标及要求1、了解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范围;2、认识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人、机、物等基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工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以系统物流分析和系统布置设计为核心的规划与设计的能力,能利用系统布置设计的SLP法,进行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目录一、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概述二、系统布置设计三、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四、自动化仓库布置设计特点五、SLP在物流设施规划中的应用实例物流设施布置概述生产物流,是生产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生产物

2、流的合理性与生产系统的设计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生产系统中的设施布局,包括: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内部作业单位平面布置生产线设备布置制造系统与物流含义制造系统,就是若干硬件的统一集合体,包括工人、生产设备、物料搬运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制造系统的结构形成了工厂的静态空间结构——布局。布局优劣,影响着制造系统的内部物流,及生产效率,这也是制造系统的优化途径:1、优化布局,建立顺畅的物流线路,缩短物流距离;2、成组搬运,减少搬运次数;3、减少运输中的停顿,路线交叉和倒流。国外很多企业,经常调整其生产系统布局,优化生产系统,如英国平均每年调整1/4生产线。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定义

3、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设施规划总的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规划的企业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典型的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2、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3、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目录一、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概述二、系统布置设计三、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四、自动化仓库布置设计特点五、SLP在物流设施规划中的应用实例工厂布置的基本设计原则1、

4、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1)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功能分区法系统布置设计(SLP)(2)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3)合理用地;(4)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振与防噪声;(5)利用气候等的自然条件,减少环境污染。2、车间布置设计原则(1)确定设备布置形式;(2)满足工艺流程要求;(3)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4)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P、Q、R、S、T,通过工厂布置模型,得到具体的布置方案:系统布置设计阶段结构1、阶段I确定位置2、阶段II总体区划3、阶段III详细布置4、阶段IV安装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程序)

5、1、准备原始资料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修正7、方案评价与择优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分析要素分析分析目的产品P—产量Q分析物流量计算主要考虑量大且种类少的产品工艺过程R分析工艺过程决定生产车间的划分状况,其他辅助部门的设置也大多受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响作业单位S分析每个作业单位承担着明确的任务,通过分析可得到作业单位间物流非物流的联系作业时间T分析根据工艺过程中的时间因素,确定生产所需的设备类型、数量、占地面积等作业单位的划分1、生产车间2、仓储部门3、辅助服务部门4、职能管理部门

6、物流分析过程物流强度:把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称为物流强度。对于相似的物料,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作为计量单位。当比较不同性质的物料搬运状况时,各种物料的物流强度大小应酌情考虑物料搬运的困难程度。物流分析过程如下:物流强度等级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线路比例(%)承担的物流量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1040特高物流强度E2030较大物流强度I3020一般物流强度O4010可忽略搬运U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的建立步骤1、进行物流分析,求得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2、确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及等级,求得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3、确定物流

7、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4、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5、计算量化的所有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7、经过调整,建立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提示: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比值m:n由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一般来讲,若物流对生产影响较大时,则比值m;n取值较大。一般m:n取值不超过1:3~3:1。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提示:1、布置图绘制时先确定综合接近程度最高的单位的位置(一般位于位置图的中央),然后再绘出与该单位联系最为密切的单位(综合相互关系为A),距离按一个单位距离确定。对于其他单位(综合相

8、互关系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