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

ID:37464763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_第1页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_第2页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_第3页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_第4页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位学姐的心理学考研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位学姐的2011考研之路——中科院心理所一、      时间表:2010年3月3日,开始自习,在图书馆七楼。2010年8月9日,暑假归来,继续复习。2010年10月15日,正式报名,心情沉重。2011年1月15日——16日下午,考试,不悲不喜。2011年3月4日,成绩公布,政治76,英语72,专业课227,总分375。2011年3月23日,复试名单公布,位列其中。2011年3月31日——4月1日,心理所复试。2011年4月12日,拟录取名单公布,榜上有名。貌似平淡的一年,各种辛苦只有自己体会最深,验证那句话:选择考研,yourlifewillnotbesoeasy,

2、butitwillbemoresatisified.二、      关于我:女,一战,本科是普通二本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期间成绩优秀,拿过前三年一等奖学金,英语自我感觉还好,四六级顺利通过,这也是我在北师与中科院之间纠结良久之后选择后者的原因,因为毕竟只有这里能在2010年考研英语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坚守57分的英语战线不动摇了。坚持整个考研过程,有好多同学相伴,互相支持,是我莫大的动力来源。三、初试正式开始准备是3月开始,一直想去北京,就不想背英语悲剧,遇事最先开始准备的是英语,专业课,因为高中是文科生,政治还好,就放到九月开始了。(一)英语:词汇:新东方的俞敏

3、洪那本无疑是经典,我从三月到五月一直在看,随书光盘的MP3拷了下了随身听,做阅读的时候可以把这本书当词典用,不断强化,整本书就在脑子里了;单词不是单纯靠背的,而是把它融会贯通到你整个英语理解系统之中;后面做阅读的时候,我特意把单词书上没有的生词摘抄了一本,留到后面11月以后的时候复习。阅读:石春祯的220篇,文章很好,基本沿袭真题的文章风格和分类,但是题目很差劲,可以只看文章,题可以顺带做了,不用关心正确率,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一个月时间做完了;胡敏的200篇可以做,还不错,但是两者选一本就好,我没做这本;新东方的高分一百篇,很多生词,可以扩展生词量;重点推荐的是张剑

4、的150篇,分上下册,上册是五月的时候出的,我做了感觉很不错,题目和文章都很规范,但是下册出的比较晚,到十月才出,也很值得做。阅读练习我是在七月完成的,之后做的是真题,后来到11月之后,又把这些阅读翻出了,浏览一遍,很快,主要是摘抄句子,为作文做准备。真题:张剑的真题解析,毋庸置疑的经典之作,很好,我做了三遍,整理了一本笔记。这本书主要是2001——2011年的真题,这当然是重点,随书光盘有1986——2000年的真题,我自己打印了一份来做,价值不大。这题第一遍是从八月份开始做的,一天一份,昨晚之后可以检验自己的水平,刚开始会很受打击,觉得自己之前的准备很不充分,但是

5、知识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到最后10月份再看第三遍的时候,觉得很一道题都很熟悉,知道为什么这样出,在这样选,老师在考什么。作文和翻译:自己感觉准备的很不足,导致考场上有失方寸。关键是重视不够,练习不多,主要是真题上的,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之前想出了摘抄的方法,但是考场上乱了阵脚,什么都没用上。模拟题:新东方,朱泰祺,感觉难度水平不稳定,题目深度不够。首推的还是张剑的五套题,12月的压轴之作。(二)专业课:也是从三月开始准备,九月下旬出了大纲,厚厚一摞书,不知道得翻多少遍。普心:北师彭聃龄的书,绝对经典,第一遍一字一句读都不为过,本书内容覆盖大纲百分之九十,另外一些内容可

6、以在华师梁宁建的书上找到。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实验:我是和普心一起看,也是最早开始看的,从感觉实验往后可以结合普心一起看,互相加深理解。关于实验课本,我们用的是朱滢的,他的实验设计部分很好,调理清晰,跟大纲吻合,知觉、注意、记忆实验部分也比较好,参考了王甦的认知心理学,这本书也推荐看;杨治良的视听试验部分和信号检测论,以及内隐记忆比较好;还有郭秀艳的,我没有买,但是听同学意见还不错,写的很通俗易懂,反应时和记忆部分很好,增加了一些比较新的东西;北师张学民的,语音知觉那部分,只有他书上有,另外书后还增加了一些实验设计。发展:林崇德一本就差不多了,感兴趣可以看看朱智贤的儿

7、童心理学,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体系很庞杂,需要自己整理出思路。统计:和发展一起看,张厚粲老师的书很好,课后习题基本覆盖了所有题型,一定要练习,统计主要是考理解的,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方法,可以说一句话就概括了心理统计思想;北大甘怡群老师的书也不错,浅显易懂,可以辅助理解。但是要注意两本书的符号有很多差异,一起看的话感觉很混乱。教育:自我感觉人教版冯忠良的书更加有调理性,与大纲吻合地方更多;北师陈琦的书很厚,东西很多,我没怎么看;大纲解析上增加很多理论,比如说建构主义的分支什么的,比较复杂,主要是考记忆的,今年就出了。测量:和教育一起看,戴海琦的书很好,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