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

ID:37470604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_第1页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_第2页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_第3页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_第4页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作者:罗芬,雷萍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广东珠海【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原发性双癌  妇科生殖道肿瘤患者中原发性双癌十分少见(约0.7%),而其中以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时发生癌变最为常见(约0.3%)[1]临床上常易视为转移性癌。目前已有较多报导证实该原发双癌与转移癌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其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区别。临床上我们应更加重视,加以鉴别。  1病因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推测与下列因素有关:  1.1第二苗勒系统学说: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以女性生殖道为最多[2

2、]这与胚胎发育期卵巢表面与苗勒氏管均来源于中肾管上皮有关。它们形态相似,在共同的致癌因素作用下,经历共同化生变化后,可同时发生肿瘤[3]因此有学者提出“广泛的或第二苗勒氏系统学说”,来描述女性上生殖道的组织学共性。  1.2子宫内膜异位灶癌变学说 已有研究证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均表达不同亚型的ER.PR及P450,在共同的致癌因素作用下,可能同时发生癌变。有报导约30%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与内异症有关[4],54.5%的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5],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中

3、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内膜样癌,以上均支持该学说。  1.3共同的激素受体学说:女性生殖器官尤其是子宫内膜、卵巢、乳腺均含较高的雌激素受体[6],在雌激素长期的、大量的刺激下,可先后或同时发病。原发性双癌患者多低产次,其不孕率高达33.3~44.0%[7]这与子宫及卵巢长期暴露于高刺激激素水平这一危险因素有关。而多产和长期口服避孕药将其危险性降低50%[8]。  1.4基因突变学说:子宫与卵巢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密切相关,且对癌具有相同的易感区域,该区域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发生子宫内膜与卵巢的双癌[9]。例如在子宫内膜和卵

4、巢原发性双癌中常出现的CLN3过表达,PTEN基因突变及-10q23.3位点的杂合性缺失等。  2病理特点  2.1病理类型:其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类参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提出的分类标准。它们的病理类型可以相同或不同,均以内膜样癌居多。子宫内膜中最常见为内膜样腺癌。卵巢中最常见为内膜样腺癌,其次为恶性颗粒细胞癌。其分化可一致或不一致,但多分化较好。当肿瘤存在混合的组织学成分时,应根据肿瘤中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学类型分类。  2.2病理期别:以早期为主,这可能与原发性双癌易在早期出现临床症状有关。大多患者

5、在早期就出现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而早就诊,并行诊断性刮宫获得子宫内膜的组织学证据,为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可能。  2.3双原发癌中卵巢癌的病理特点:与单纯卵巢癌相比,双原发癌中卵巢癌瘤体体积小[10]。有时其癌灶周围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灶,或微小的卫星状异位灶。  2.4双原发癌中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多数患者有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之一到三种合并症。多有阴道流血或流液。癌灶小,多伴有子宫增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灶侵犯肌层多表浅,没有淋巴和血管的浸润。  3临床表现 一般早期即出现症状和体征,但与转移性

6、癌相比并无特异性。  3.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的阴道流血。量可多可少,可持续性或间歇性。或表现为月经改变,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3.2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可为浆性,或浆血性。  3.3腹痛及腹胀:因卵巢或盆腔、腹腔包块压迫、破裂、扭转或癌灶侵犯组织,产生腹痛或腹胀感,有时B超可发现腹水征。  3.4盆腔肿块:有时患者可自行于腹部触摸到肿块,或于妇检时发现。B超亦提示盆腹腔包块,或同时发现宫腔内异常声像。  4诊断标准及分期 其术前的诊断和分期十分困难,均以手术病理分期为主。于198

7、7年Scully等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诊断标准,以区别两者之间的转移癌(前五项为主要的诊断标准)[11]:  4.1两个癌灶没有直接的联系。  4.2通常没有子宫肌层浸润或仅有浅表的肌层浸润。  4.3没有淋巴和血管的浸润。  4.4肿瘤主要存在于卵巢和子宫内膜。  4.5两个肿瘤局限于原发灶,或仅伴有微小转移灶。  4.6常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4.7卵巢内有时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4.8两个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双原发癌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具体分期参照国际

8、妇产科联盟(FIGO2000)提出的分期法。  5诊断新方法 要诊断同时发生的子宫内膜和卵巢的恶性肿瘤为原发或转移,从病理上无绝对排除标准。目前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为其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5.1免疫组化:Hablerin的研究显示ER.PR及bcl-2的免疫组化染色在区别原发性双癌及转移癌中有重要作用[12]。  5.2DNA流式细胞术:D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