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

ID:37470910

大小:304.1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2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_第1页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_第2页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_第3页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_第4页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區資源的調查記錄與運用-九十三年度基隆市社區營造中心第一階段研習課程主講人:王嘉明課程大綱壹、認識社區貳、社區資料調查參、社區居民參與及共同需求的發掘肆、尋找社區動力來源伍、如何分析市政政策陸、面對地方派系運作應注意事項柒、社區資源之運用與操作捌、結論與練習玖、問題討論壹、認識社區一、社區的組成要素社區是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居民地區或空間共同關係社區組織社區意識二、社區營造之總體目標社區總體營造考慮人與人(社會福利、人際和諧)、人與自然(都市社會與自然環境共生

2、)及人與實質環境(都市基礎建設)的融合。魅 力安 心活 力互 動環境特色及個性發揮環境及設施安全、生活安心專業者、政府及市民合作強化人際關係及市民互動社區活動之充實三、社區規劃師的角色定位服務職以公共空間議題為範疇在地化的特質「夥伴」與「導師」的任務角色貳、社區資料調查一、社區發展背景與條件資料自然環境因素:地質地形、氣候、動植物生態。社經環境因素:鄉土歷史、人口組成、經濟成長、產業類型、宗教信仰、服務活動、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價值觀。實質環境因素:環境設施、交通動線、土地使用、景觀特徵。政治生態環境因素

3、:社區意見領袖、地方派系與政治勢力、社區組織、各民間團體的權力與空間分佈。社區特色或社區資源在社區發展的基本條件當中,若是屬於該社區特有的人文、景觀或活動,則可稱為社區特色或社區資源,如地方文史人物、地方產業、地域景觀、自然生態、演藝活動、民俗節慶活動、民俗技藝等。二、資料的蒐集與調查方法文獻之利用-原資料(Rowdata)、實地資料(Fielddata)及大眾傳播資料(Masscommunicationdata)。觀察法-無控制的及非參與的觀察、無控制的參與觀察及有控制的觀察。問卷調查法訪問集體遊戲記錄

4、三、資料調查研究的步驟研究前準備作業:包括人員、組織、資源、他人經驗學習與相關文獻回顧。擬定研究目標:確定此次研究行動的研究目標與範圍。決定研究方法:決定使用哪些方法或組合來進行研究。田野工作進行:問卷設計、人員培訓、資料蒐集、記錄與分析。報告:繪製圖表、整理照片、撰寫報告、公佈報告內容。行動:研擬行動方案、公開展覽徵求意見、回饋與修正。四、資料調查時注意事項依據研究目的決定資料調查的範圍、時間向度及調查方式。儘量將觀察、統計與記錄方式以表格化及規格化設計,方便調查作業及資料的統計與整理。善用相關的儀器設

5、備保存原始記錄或現地狀況,如拍照、錄音、錄影、原始記錄表的保存等。尋求對當地發展實況熟悉的地方人士,協助調查計畫的確認及後續資料正確解讀分析。參、社區居民參與及共同需求的發掘一、舉辦大型活動活動方式包括晚會、電影欣賞會、嘉年華會等,可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減少日後接觸時的陌生感與抗拒感。二、設立街頭工作據點量血壓、義診活動、資源回收、社會福利諮詢等服務性質的工作,展現工作團隊關心居民權益的良好公關形象。三、參與社區公共議題討論這對希望獲得居民好感與建立為民眾爭取權益的形象,是一個最速的方法。四、經常在社

6、區內出現漫步於社區街道內與左右鄰舍打招呼、問安,或是到社區的大樹下、廟埕前與地方居民寒喧。此法適合初期進駐社區的規劃師團隊。五、逐家訪問此法對於建立深層的關係最為有效,但不能在進入社區初期時使用。六、全區宣傳動員透過海報、傳單、地區通訊、社區報的派發,讓社區居民瞭解你樂意為大家提供哪些諮詢服務。肆、尋找社區動力來源家庭訪問。街頭漫步觀察。拜訪地方領袖。參加里民或社區住戶大會。參加社區文康活動。進行社區調查。由政府部門的統計資料來旁敲側擊。由地區圖書館、報刋、研究報告等文獻資料中瞭解。伍、如何分析市政政策一

7、、該事件的問題發掘與界定政府部門體系政府對社會福利的看法政策執行的部門與人士二、政策的特徵社會事件的特徵當時的社會環境民情輿論政治考量度社會效益與成本效益三、政策的本質目標釐清,包括表面目標與暗地目標詳細內容與配套措施及方案對本社區環境的影響是否違法自力救濟的途徑陸、面對地方派系運作應注意事項一、公平且一視同仁二、多接觸才能夠建立良好的關係三、旁敲側擊多元化的方法進行四、發掘共同點,增加溝通機會五、公私分明,師出有名柒、社區資源之運用與操作一、以社區共同發展課題為觸媒,引發居民產生「生命共同體」意識二、以

8、社區發展目標的形塑,引導居民思考願景,主動表達意願與承諾的決心三、以社區組織的推動,培養居民感情交流及對社區事務操作的能力四、以社區公共環境的營造或共有資源的維護創新,建立參與公共事務的機制五、建立社區營造人力資料庫,建構事務分工組織,永續社區發展捌、結論與練習社區資源的調查與運用必須視社區的特性、居民屬性及營造工作性質來決定該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最有效果、最不會引發居民的抗拒心或排斥感。藉由資料蒐集過程也讓居民同時瞭解社區營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