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

ID:37471541

大小:194.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24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_第1页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_第2页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_第3页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_第4页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难点专题一课文目录一百家争鸣二儒学的兴起三宋明理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

2、”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

3、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

4、完成。(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

5、宋明理学。【重点梳理】一、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中涌现出的不同学派及各种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指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2、原因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不仅造就了知识渊博的文

6、士,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社会大变革和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思想异常活跃,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主要流派及具体主张派别人物思想主张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平民的利益。道家老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其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不停运动的,事物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老子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立场观点,既有反抗强权统治的进步性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又有狭隘守旧的落后性

7、。庄子哲学上,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政治上,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法家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这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这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其思想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战国时期最受推崇;成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4、意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8、“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儒家思想的形成(1)创立: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首先创立了儒家学派,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继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