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

ID:37473452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_第1页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_第2页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_第3页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_第4页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关键词】产房助产产房助产人员在给待产妇及产妇行诊疗及检查和接产缝合过程中随时都有机会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如果工作人员本身皮肤粘膜有破损,或是由于疏忽大意不慎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造成职业损伤,则会导致意外感染的可能大大增加。产房环境相对封闭,实施检查次数频繁,接产过程防护意外和失败时有发生(如羊水过多泼射到助产人员的头、脸、眼睛、颈部或浸湿衣物等)。助产人员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1-2]。主要是针头刺伤、粘膜暴露和防护意外,最

2、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性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念珠菌感染及呼吸道疾病等。助产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及防护措施不严,可使助产人员发生上述疾病的危险和几率显著增大。因此,首先要充分认识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然后强化防护意识,并在工作中积极有效的实施,则可使同行姐妹们受益匪浅,有很大的临床意义。1助产人员职业性损伤潜在危险因素物因素1.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因素和病毒性因素[2]。孕产妇在孕期和生产期间,分泌代谢旺盛,微生物极易在体表生长和繁殖,机体也因

3、生理和病理因素大多超负荷运转而致抵抗力相对下降,易患上感等呼吸道类疾病和合并其他疾病,加上体内激素作用,易患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再加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个人经历和背景各异,孕产妇本身原患各类性传播疾病未能及时检查治疗处理或是经由丈夫方缺乏家庭道德责任感不幸染病传播而成为受害者的也大有人在。且产房的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较差,易通过口鼻腔粘膜而感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2003年暴发的SARS,一线工作人员的感染率就明显高于非一线工作人员[4-5]。另外由于实施的检查次数多而复杂(如阴检、肛检、浅静脉置管、人工

4、破胎膜或是自然破膜、导尿留置尿管和各种注射治疗等),助产人员需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阴道分泌物,特别是在处理急产时,有时甚至未来得及洗手和戴手套、口罩、胶围裙和手术衣,或是在胎头娩出外旋复位时常会被羊水喷射而污染皮肤、粘膜及衣物,存在护防缺陷,职业暴露率高。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HIV)[3],密切接触病人及其体液传播的病原体有:RPR、淋球菌、念珠菌等。研究结果显示:含病原体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等,眼、

5、鼻、口腔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HIV的感染率为0.1%[6]。而助产人员几乎每天每时都要接触。1.2物理因素助产人员执行医嘱治疗和护理时与产妇接触较密切和频繁,随时有可能被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刺伤及防护意外而招致(导致)感染。有研究表明: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7],HIV的传染源是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工作中被HIV的血液污染的针头和利器刺伤皮肤会有0.3%感染的危险[8]。1.3化学因素因产房环境封闭,消毒剂的挥发性气体在整个通风系统和空调

6、系统中循环,可引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胸闷、眼睛和呼吸道炎症、接触性皮炎、头疼、注意力分散、记忆障碍等[9]。而且产房消毒要求严格,消毒时间长,物品多,空间宽,助产人员在内的工作时间长,与消毒剂接触的机会增加,如84液等各种化学消毒剂、三子氧等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有报道称严重者可引起变态反应,如哮喘等。1.4心理因素助产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种风险高及压力均有关。其中风险高是最主要的,稍有不慎就会事关两个生命或是多个生命(多胎妊娠)的安危而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加之病人病情复

7、杂、变化快及情绪波动不易控制,心理、行为及言语上都很容易与助产人员由于沟通不足而发生冲撞,增加心理负担或造成伤害,还有环境封闭,工作时间冗长,工作量大及繁琐,而编制相对不足,一对一全程陪护时效长而要求高,夜间出诊接诊次数多,常常是超负荷工作,尤其是夜间人员较少,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导致助产人员身心俱疲而引起生物钟紊乱,甚至出现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2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2.1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理念,经常进行助产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增强助产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积

8、极推行标准预防措施,即假定所有人的血液等体内物质都潜在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1],并制订和落实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一切按常规操作,切实执行医疗垃圾分类管理等医疗制度,提高防护的自觉性,提高执行的落实率[3]。2.2改善工作环境及设施最好采用层流洁净设备,以保证环境空气质量,如无条件则应使用静电式空气消毒机为最佳。接产后及时清理污物,消毒地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