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

ID:37480727

大小:9.9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2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_第1页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_第2页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_第3页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_第4页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麻醉机的发展历程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工程中心刘延武麻醉机的发展历程1846年,患者拔牙首次在麻醉条件下完成,使患者手术麻醉成为可能。随后,氧气的提纯及高压(压缩)气体的储存技术是现代吸入麻醉发展的里程碑,1901,DRAEGER发明了使用氧气和氯仿(麻醉剂)的麻醉设备。在1912年,正压机械通气的麻醉机Pulmotor,使用氯仿和太空醚(ether)作为麻醉剂。1946年,出现了使用氧气/笑气的麻醉机,麻药挥发罐出现取代了DRIP设备。麻醉机的发展历程1948年,转子流量计,以氧气作为驱动气体,并可进行重复吸入的气控气动麻醉机投入临床。20世纪50年代,方便使用的机架、抽屉、写字台等辅

2、助设施更方便了麻醉师的使用,频率计数、血压测量装置首次集成于麻醉机,呼吸机采用自动工作模式,可连续为患者通气,吸(呼)气阀也有了较大改善,压力释放阀的调节范围更大,使麻醉机的安全、可靠性显著提高。最早的麻醉机最早的可重复吸入式麻醉机50年代PENLON麻醉机50年代draeger麻醉机麻醉机的发展历程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安氟醚halothane问世,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易燃,因此太空醚逐步不再使用。新挥发罐也使得麻药浓度更为准确。最早的安氟醚挥发罐Penlon自60年代后系列麻醉机DRAEGER麻醉机麻醉工作站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随着几十年来人们对麻醉机的不断研究和改进,现代麻醉机

3、除了具有气路部分的基础构件外,还配备了电子、电脑控制和监测等仪器,已发展成为一种高度集成化、高度智能型的麻醉装置--麻醉工作站。麻醉工作站为麻醉医师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先进的操作界面,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工作站的特点一体化的麻醉机和操作界面:整个麻醉机具有一体化的气体、电源和通讯供应,无拖曳的管线及电缆;具有电子控制的完善、精确的气体输送系统,并带有所有的安全装置;所有的操作功能和参数通过一个用户界面可以直观地进行观察、选择、调整和确认。单个主机开关能迅速启动并进行全自动的整机自检和泄漏测试,所有传感器自动定标。高质量的蒸发器:具有良好的温度、流量、压力自动补偿功能,保证

4、了蒸发器输出浓度的精准和恒定;具有吸入麻醉药自动识别系统,使吸入麻醉药的选择和调换更方便、安全。集成化的呼吸回路:集压力、流量传感器、活瓣于一体,拆装方便,易于清洗和消毒;密闭性好,顺应性低,适合于低流量、微流量及小儿麻醉。;具有一体化的加热装置,能优化加温湿化,使病人更舒适;呼吸回路中有新鲜气流隔离阀,保证潮气量不受新鲜气体流量的影响。麻醉工作站的特点功能齐全的麻醉呼吸机:大多采用气动、电控或微机电动、电控型呼吸机,潮气量精准,最小潮气量可达10~20ml,适用于成人、小儿及新生儿等各种病人,无需更换皮囊;具有IPPV,PCV,SIMV和手动/自主等多种呼吸模式,适合不同病人需求;具有自

5、动的泄漏和顺应性补偿功能;压力限制通气可限制过高气道压力,防止压力伤。完善的监测、报警及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的监测系统能监测所有与麻醉有关的参数及指标,并配有各种波型,包括:1)呼吸系统:气道压力、潮气量、分钟通气量、频率、顺应性、吸入和呼出O2,CO2,N2O及五种麻醉气体浓度。2)循环系统:ECG,SpO2,NIBP,IBP及体温等等。3)具有智慧性的分级报警系统,警报菜单自动显示。4)所有监测的数据、清单和趋势均自动记录,并可储存或通过网络进行联网或传送。循环回路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