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

ID:37484546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_第1页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_第2页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_第3页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_第4页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生态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生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雍熙一小杨兴文【摘要】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关注课改,首先要关注生态的自然的课堂。在中国的大西部,教育状况参差不齐,由此引发了对生态课堂的追思。【关键词】读懂教材关注学生情景有效这几年,各地新课改教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这里,本人试着抛出一些教研话题,把一点肤浅的思考与大家交流,以求共识。教材,你读懂了吗?●我们的真实——作为老师,我们天天手握教材,自信地走进教室,开始了讲课,教材似乎烂熟于心。然而,扪心自问:“教材,我们都读懂了吗?”【案例】:某地小学数学赛课活动中,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苏教版第十册的“用数对

2、确定位置”(相当于教研活动中的“同课异构”),在说课和评课过程中,三位老师关于“行”与“列”完全不同的教材处理,引发了大家的争议。A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我在备课中出现了困惑,问了几个同事,大家意见不一,今天上课时,我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究竟应该怎么规定“行”与“列”,希望大家参与讨论。B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

3、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6C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我还纳闷怎么“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室里,她所在的行与列发生了变化。以为‘行’与‘列’具有可变性呢。”【我的思考】: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对理想课堂的一种朴素的追求,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室这一特

4、点的时空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教材属于自然生态因子之一。评课中出现的争议源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倘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

5、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B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真正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传授正确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学生,你关注了吗?●我们的真实——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暴露出思维的原生态情况,为了顺利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很多老师就这样简单地“处理”了学生的错误。【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在尝试练习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甲乙两

6、位老师教学这一环节时,是这样安排的:(1)出示习题,学生默读题目。6(2)理解题意。教师提问:“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这里的‘一半还多1张’表示什么意思?”(3)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展示作品,互动交流。(5)教师总结,指出采用“倒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越性。同样的教学环节,却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甲老师巡视指导时,发现了班中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25×2+1=51(张)的结果。面对这一现象,甲老师边走边说:“呵呵,我看到很多同学计算的结果都是51张,看看错在哪里?”我注意到他身边的学生,先是抬头茫然地了看看老师,然后,手捏橡皮开始擦

7、拭。过了不久,老师又走到了另一位同学的身边,发现他的结果是52张。老师欣喜地说:“这位同学总算做对了。”大家停笔,老师请他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很多孩子放下了橡皮,放下了笔,开始观察52张是怎么算出来的。该生汇报结束后,老师表扬了他,全班开始订正。接着,教师又出示另一习题进行练习。乙老师巡视时也发现了两个答案,她边走边小声与学生交流着,过了一会,她选择两位同学上台板书:25×2+1=51((张);(25+1)×2=52(张)乙老师进行了反馈,结果表明,班中几乎一半学生的计算结果都是51张,而且学生争论很激烈,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老师笑了:“现在出现了两种

8、声音,这很正常,究竟哪个对,哪个错,老师请你们来评价。先请大家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