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

ID:37488217

大小:304.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_第1页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_第2页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_第3页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_第4页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_第5页
资源描述: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蜈蚣养殖技术的八大要点.一、掌握蜈蚣养殖技术了解生活习性蜈蚣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因此在建养殖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二、育好种虫,放养密度适宜育好种虫,是发展人工养殖的基础。种虫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在生理上蜈蚣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虽然便于管理,易于观

2、察且清理不方便。实践养殖技术证明:生态养殖法此种养法具有提高成活率,适宜发育成长,不仅利于立体化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蜈蚣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三、饲料多样化手段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蜈蚣养殖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营养成分的提高。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新鲜肉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

3、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蜈蚣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无论春夏秋冬,房内只要保持温湿度的合理性,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群体前一天的食用量来衡量及蜈蚣养殖基地的大小适量供应。四、各自分池养金头蜈蚣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幼崽和种虫,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养殖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池,将种幼互相放在一起

4、,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在饲养过程中,放养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金头蜈蚣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给足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生态式养殖方法。五、不恒温养殖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金头蜈蚣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

5、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饲养注意事项是不合理的违背了正常的生长规律。六、人工养蜈蚣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场管理的好坏与养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场观察活动,并记录养蜈蚣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蜈蚣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为了

6、提高人工养的成活率,又得使金头蜈蚣养殖快速生长,就必须按照指导进行科学的养殖不要凭空想象,否则得不偿失。七、金头蜈蚣养殖技术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1、斑霉病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头尾,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蜈蚣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

7、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进行治疗。3、半身不遂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

8、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4、腹胀病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金头蜈蚣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5、蚁害蚂蚁不但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幼、弱、病残的个体。八、蜈蚣养殖保持水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