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

ID:37489700

大小:2.4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1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_第1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_第2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_第3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_第4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6种群和群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6晨背关键语句导练感悟高考热点透析高考考点一考点二拾遗自主补给冲刺直击高考考点三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K值(环境容纳量)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2、6.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7.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8.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9.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10.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11.群落的演替包括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2.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

3、越来越高。1.(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命题立意]考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随机取样;b.统计样方内各个生长期个体;c.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如: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d.统计并计算样方平均值。[解析]选 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

4、群密度;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B2.(2012·广东高考)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生物群落具有垂直分层、水平分区段现象。②生物群落内种间关系既存在互利共生,也存在种间斗争现象。③调查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需用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的动物

5、类群。[解析]选 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土壤盐碱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构也会因此存在差异;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种类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3.(2012·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

6、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②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③控制群落演替的因素有三类:一是群落内部因素,二是外界环境因素,三是人类活动。[解析]选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森林阶段植物叶面积指数比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B4.(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②植物的垂直分层、动物的食性、栖息场所不同决定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③水平方向上,光照、水分不均匀地形起伏都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8、解析]选 森林群落中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其中乔木高大,分布在上层,灌木矮小,分布在中层,地面的草本植物分布在下层;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因其食物或栖息场所的不同,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下层光线的强弱,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种群密度及其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知识点的考查。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具体群落、种群的研究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