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

ID:37495082

大小:463.06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2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_第1页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_第2页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_第3页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_第4页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施 光 峰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施光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变化菌种改变:G-比例增加:肠杆菌科葡萄糖不发酵(绿脓、不动、产碱)耐药葡:MRSA、MRSE真菌耐药性加重:β-内酰胺酶:ESBLs氨基糖甙类钝化酶免疫缺陷者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原一般对健康者不致病或少致病混合感染多,病原菌难定多系统功能紊乱,必要检查受限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灭活酶产生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通透性改变抗生素靶位点改变灭活酶的产生-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包括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氯霉素乙酰

2、转移酶其它:磷霉素、红霉素乙酰化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乙酰化酶-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目前已发现300多种新的种类不断出现对-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内酰胺酶的分子结构分类-内酰胺酶的分类BushK,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5;39:1211临床关注的主要-内酰胺酶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碳青霉烯类酶(金属酶及2f组-内酰胺酶)由质粒介导的2be类-内酰胺酶除了能水解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外,还能水解三代头孢菌素

3、及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被-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产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SirotD.JAntimicrobChemother1995;36:19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lactamases,ESBLs产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细菌一旦产生此类酶,临床上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类(1~4代)和单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烯类较为敏感(2001,NCCLS)体外对酶抑制剂敏感,但使用酶抑制剂复合药不一定有效AmpC酶特点(1)往

4、往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过程中诱导产生,并有可能选择出持续高产AmpCβ-内酰胺酶的突变株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不能解决AmpC酶,相反,克拉维酸是强诱导剂AmpC酶特点(2)突变株不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物也耐药。目前大约30%~50%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等高产AmpC酶碳青霉烯是潜在的AmpC酶诱导剂,但对AmpC酶高度稳定,故没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产AmpC酶耐药菌引发的临床后果更严重产AmpC酶肠杆菌属感染患者死亡率是非耐药菌

5、感染患者的2倍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死亡率%15%32%P=0.03非耐药菌产AmpC酶耐药菌JosephWC,etal.AnnInternMed.1991;115:585-590产ESBL与AmpC的差别ESBLAmpC耐药谱多重多重对三代头孢多耐药耐药头孢吡肟多敏感敏感哌酮/舒巴坦大多敏感耐药氧哌/三唑大多敏感耐药头霉菌素敏感耐药碳青霉烯类敏感敏感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革兰阳性菌需氧革兰阳性菌的感染较前明显增多特别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株感染的发生率增多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6、也增多这与临床上各种留置导管和人工装置使用的增多有关还出现了耐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壁霉素)的肠球菌尤其是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内传播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革兰阴性菌连续7年分离的最常见革兰阴性菌(株数)常见革兰阴性细球菌耐药率三、细菌耐药性的防治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及早确立致病原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良反应等)病员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况)避免滥用(预防用药、局部用药、病毒感染、联合用药)正确的给药方案基本思路中、重度细菌感

7、染尽力明确病原菌病原不明者,按经验疗法给药发挥每个品种最突出的药理特点菌药对产生不同-内酰胺酶的菌株感染 治疗药物不一样产ESBLs:碳青霉烯类、复合制剂、头霉素类等首选头孢吡肟相当部分稳定高产AmpC酶:首选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产碳青霉烯类酶(主要是金属酶):一般避开-内酰胺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过去,铜绿假单胞菌的死亡率很高患者的基础情况治疗药物效果欠佳——庆大霉素、多粘菌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成为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铜绿假单胞菌需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和-内酰胺类两种抗生素”治疗原理:联

8、合用药,疗效佳且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的新进展佛罗里达大学ReubenRamphalM.D2002.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妥布)/氨曲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及用药对策鲍曼不动杆菌近年来已成为临床主要病原菌(排序第5位)包括头孢他啶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很低,不适应用于治疗此类菌的感染,除非有满意的药敏结果耐药率低于5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