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ID:37495234

大小:2.5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11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拜耳-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关于水稻病害水稻病害是指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侵染水稻致病和非侵染性生理病害。我国正式记载的水稻上的病原菌达70余种,其中真菌病约50种、细菌病4种、病毒病8种、线虫病10种。稻瘟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稻纹枯病普遍发生;水稻穗期病害如稻曲病稻粒黑粉病近年在各地发生较重;白叶枯病有重起之势。秧田本田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烂秧水稻恶苗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它病毒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水稻胡麻斑病一、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份一般减

2、产10%-20%,严重的达40%-50%。稻瘟病的主要类型及症状苗瘟是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类型。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1、2节位上。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颍上。稻瘟病病原菌病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的灰梨孢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稻梨孢PyriculariaoryaeCav.,有

3、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的稻卵孢球腔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nov.,在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6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4-6(μ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渐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病原菌的侵染循环越冬与初侵染源:稻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

4、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病菌侵染过程:分生孢子形成附着胞,产生侵入丝。侵入丝多穿过角质层,从机动细胞或长形细胞直接侵入。潜育期:在适温条件下,叶瘟潜育期一般为4~7d,穗颈瘟为10~14d,枝梗瘟为7~12d,节瘟为7~30d。传播: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稻瘟病的发病因素水稻的抗病性:水稻株型紧凑,叶片窄而挺,叶表水滴易滚落,病菌的附着量相对较少。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气象因素:在有菌源、品种感病的前提下,气象因素是影响病害发生

5、与发展的主导因子。其中以温度、湿度最为重要,其次是光和风。水稻处于感病阶段,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反之,连续出现晴朗天气,相对湿度低于85%,病害则受抑制。栽培管理:以肥水管理最为重要。氮肥施用过量或偏迟会导致稻株体内碳氮比下降,游离氮和酰氨态氮增加,同时稻株恋青披叶,硅质化细胞数量下降,有利于病菌侵染。另外,过多施用磷、钾肥对病害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深灌或冷水灌溉,易造成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系生长,也会加重发病。稻瘟病的防治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配方施肥,后期做到干

6、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药剂防治主要药剂:75%三环唑WP、2%加收米AL、50%稻瘟酞WP、40%富士1号WP、40%稻瘟净EC、40%克瘟散EC等都用于稻瘟病的防治。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施用。叶温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进行防治。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症状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盛,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各部位的症状见图①和图②。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至灰白色蜘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图③),菌

7、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③水稻纹枯病病原菌水稻纹枯病病原的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的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mk。1、形态: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Ø8-12µm。分枝与主枝成锐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见图③。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期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菌丝相连,一般Ø1-5mm。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