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ID:37509092

大小: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_第1页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_第2页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_第3页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在教育上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因此,以前教小学生只需要中师毕业生,教中学只需要大专以上的知识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人所具有的知识量,与小学生、中学生所具有的知识量相比,其比例绝对是大于“一滴水”与“一桶水”的比值。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尤其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

2、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因为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以一种单传输的方式存在的,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你所讲的并不是学生心中所迫切需要的,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

3、,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这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在课堂上教师所追求的是"一刀切""齐步走",全然不顾学生,在意识中仅仅是把学生看成盛水的杯子或水桶,在教师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教"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就如同一幅漫画所形容的:每个学生都类似于克隆人般,言谈举止同出一辙,毫无个性可言,长此以往,后果何堪!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当然这里的"学高"并不是

4、说你的学历非得是大本才能教小学,而是说你本身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人类的知识量正在以平方的速度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我们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每年我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因此曾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所体现的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体现

5、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今后学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是教师式的学生,教师也将是学生式的教师."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做学生,我们唯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向他人虚心好问,这里的

6、“他人”不是权威,而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力争使自己的那桶水成为"常流水",才能让学生得到学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也许学生想要的并不在我们的“常流水”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这其中学生到寻找知识的方法,共同寻找,唯有这样的,我们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课改的重任。新的课程改革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挑战,改革需要人们的热情,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科学的态度,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也会有遇到问题时的困惑,更会有解决问题的艰辛,但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努力的去转变已有

7、的观念,从一滴水做起,让一滴又一滴鲜活的、知识的水珠,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托起祖国明天的风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