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ID:37510251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1页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2页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3页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府谷县第四小学刘泽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教学的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既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数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几十乘以几》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各种商品,其中故事书20元/本,文具盒10元/个,钢笔60元/盒……一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学说:“我想买本故事书。”营业员:“20元。”“我要买6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有谁知道?”听到我的提问后,

4、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最终得出结论10乘以6等于60元,也就是6个10相加。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创设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设故事情景,能

5、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设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本人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用了“八戒吃饼”的故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八戒师徒路过女儿国,国王给了他们师徒四人一块饼。唐僧说:“咱们把这块饼平均分成四块,每人一块吧。”猪八戒听见了,急忙说:“一块太少了,师傅,我吃得多,就多分给我一块吧。”唐僧看了看这贪吃的徒弟,不知道怎么办好,孙悟空说:“师傅,那就把这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二块吧。”唐僧笑了笑说:“4你这个猴子,真狡猾。”故事讲完了,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紧接着,我提出了问题:八戒到底有没

6、有多吃到饼?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多吃了,有的说没有。我就乘机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各组都开始忙和起来,有的组用画图的方法证了明猪八戒没有多吃到饼,有的组是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的,有的组是用算一算的方法证明的。1/4=1÷4,1和4都同时扩大2倍,变成2÷8,商不变。2÷8写成分数形式是2/8。最后得出结论:1/4=2/8,八戒没有多吃到饼。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创设冲突情景,勾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的欲望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

7、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与旧知识、旧经验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即善于在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境,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例如,在“分数除法”教学时,我设计如下三个问题:①1/8乘以5/7是多少?     ②5/7

8、的倒数是多少?③1/8除以5/7得多少?4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分数乘法法则,很快得出1/8乘以5/7=5/56。问题②利用倒数的性质得出5/7的倒数是7/5。而问题三利用以上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