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ID:37521075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_第1页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_第2页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_第3页
资源描述: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其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群体中不同程度的职业疲惫感、倦怠感发展迅速。造成教师身心疲惫甚至倦怠的如下几个方面原因:1、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

2、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能否适应学校的管理及竞争有关。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学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有些教师不能完全适应,这就增加了自身的许多压力,并同时感到自己得到的信任不够,使得教师自身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缺乏职业成就感。再者,由于自身不能合理调节工作状态,对教育管理当中的检查、评比等产生急功

3、近利或者疲于应对的现象,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乃至与领导、与学生、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3、工作负荷的重压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使得教师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导致情感日渐衰竭,个性慢慢泯灭,最后淡化为消极对待,或习惯化动作。4、学生问题的困扰如今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所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这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再加上班级人数较多,程度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化

4、教学确实有困难,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5、家长的苛求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有些家长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成才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甚至动辙用媒体舆论来谴责教师的行为,无限上纲,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为退化,工作士气降低。6、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及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等。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

5、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另外,某些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个体身心健康。7、家庭经济状况的不良虽说教师目前的经济待遇不断提高,但作为一个有一定素质与修养的群体,他们也渴望体面的生活,渴望居有温馨的场所,渴望在社会家庭中有坚实的主体地位,但家庭地位与教师神圣的光环有相当差距,于是从事教育的幸福感渐渐消退。有不少教师存在着或心理或生理的疾病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失眠、疲劳、愤怒、紧张、焦虑、压抑、健忘、莫名其妙的烦燥不安、经常性头痛等。在解决上述职业倦怠问题上,要不

6、断将其与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学会有意识地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激励性、导向性与教师自主性相结合的办法,尊重个体差异、行之有实效地开展了多项工作,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1、促进师德建设,从思想上化解职业倦怠(1)认真学习《中小学生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认识,增强岗位责任感。此项活动分三个层次开展:一是以自学和学段研讨为主,使教师人人熟知师德规范内容;二是让在师德方面堪称楷模的骨干教师面向全校教师解读师德规范,使教师对师德规范内容深入理解;三是开展论坛

7、活动,使教师对规范内容真正内化理解,重拾职业自豪感。(2)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是自己就够保护自己。(3)学习师德典型事例。树立学典型、争先进的劲头。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校园网展开论坛,使之成为师德建设学习的平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于人,发展的动力和最大资源也是人。对学校来说,不仅是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且是让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教师们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更新的认识,极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

8、心与敬业精神。这种正面引导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职业倦怠。2、关注教师身心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