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之歌,隐者之情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

ID:37521376

大小:20.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_第1页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_第2页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_第3页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_第4页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牧童之歌,隐者之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牧童之歌,隐者之情——浅谈牧童之于古诗中的隐逸情怀选文再现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村晚南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题画清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桑茶坑道中八首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

2、似尔,无是亦无非。选文缘由牧童作为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底层的劳作人民,成为一代又一代诗人歌咏的对象。最早的牧童形象出现在《庄子杂篇徐无鬼》中,黄帝问牧童如何治理天下,牧童回答说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这里的牧童是庄子借以表达其哲学思想的一个虚拟形象。这个牧童就像一个通达睿智的隐者,将自己归隐在最普通的人民当中。后代诗中的牧童,大多沐浴着青山绿水,雾霭流霞,他们不谙世事,不追名逐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们归属自然,享受自然,甘于劳作,不受社会力量的压迫。然而这样的牧童与其真实的生活拉开了差距,成为一个意象化的符号,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桃花源的缤纷想象

3、,是诗歌隐逸主题的一种表现形式。总的来说,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的。古诗中的牧童形象也不外乎于此。牧童骑着黄牛,哼唱歌谣或者吹着笛子,这样的景象成为了世代抒写牧童诗歌的经典画面。袁枚的《所见》便是如此:“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全诗通俗易懂,老妪可解。前两句首先便交代了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这样一个经典场景,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出。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第三句,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

4、的转折点。第四句“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出,诗人对田园生活是十分喜爱的,但更为侧重的,是诗人对这样的一种生活的无限向往,也是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的哲学思辨。著名道士吕岩,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即吕洞宾。他创作的诗歌《牧童》是这样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

5、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全诗刻画的是牧童劳作的现实生活,却显得闲适安逸,透过诗,我们也看到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再比如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前两句同样是描写了田园的优美风光,后两句又是描写了牧童骑牛背吹笛子的场景。可以说,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可能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也可能是他天性好静、无拘无

6、束。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还有袁枚《题画》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前两句同样是描写村庄的优美风光,后面两句充满了故事性。生性敦厚的黄牛背上栖息着一只沙鸥,那么牧童哪里去了呢?这一疑问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牧童可能跑到别处玩去了,也可能躲在哪里睡着了,总之,他是多么惬意悠闲啊。牧童的悠闲自得是诗人刻画得最多的方面,宋代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牧童在阴凉的柳树下睡着了,牛儿吃着草都吃到那头去了。如此静

7、谧的乡野,酣睡的牧童和吃草的牛儿组成了一副安详宁静的画卷。那么作为劳苦的古代人民中的一员,牧童为什么会生活得悠然自得,无忧无虑呢?这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没有是非之心,没有名利之念。隐者大多讲求“无欲而安”,这也是为什么牧童能够作为隐逸符号不可或缺的原因。比如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以及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总得来说,为何描写牧童的诗歌中洋溢着浓浓的隐逸情怀,因为其更符合众多温文雅士以及官吏贵人对于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