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

ID:37526518

大小: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4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_第1页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_第2页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_第3页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_第4页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福泉市一小袁寿香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而应该放手让学生通

2、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究,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

3、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二、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出错的情况均有以下几种: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

4、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三、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意料,在课上作好强调,也会减少学生的出错。从今天的失败中

5、,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福泉市一小袁寿香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将所求数量设为x,对未知数参加列式,都会感到不习惯。微了分散难点,这里暂不要求写设句。但考虑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X”代表含义不明,并与稍后学习的规范格式不符,因此在教学中适当提高了作业书格式要求,反馈情况良好。由于本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XX比XX多

6、(少)”件,无法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所以下次再教时在练习环节中会补充看下列句子写出等量关系式的练习。如:今年比去年长高了8厘米。第一根比第二根短3米;现价比原价优惠了45元; 长江比黄河长835千米。要先结合线段图帮助他们学会找标准量,与较大数(较小数),再逐步由形象直观到脱离线段图仅凭文字也能抽象出正确数量关系式。本节课担负着双重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等量关系,学会列方程,同时还教会他们解形如ax±b=C的方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注意节奏的调控,最后那个难点处应把握好轻重缓急。在尝试用算术方法解答此题过程中,我班学生错误很多。

7、有的用20÷2-4,还有的用(20-4)÷2……。当然,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错误才使得学生对方程充满期待,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才使学生倍感方程的好。所以,错误并不可怕,合理利用它可以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在教学例题时,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将教材中介绍的方程“2X-20=4”改为了“2X-4=20”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因为根据条件“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学生更容易分析得出“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的等量关系式。教学困惑:当一题多解时,教材如果只呈现一种解法时,这种方法往往是其中最简洁最容易理解、更值得推荐的方法。可这一课为何采用“黑色皮的块

8、数×2-白色皮的块数=4呢”难道这个关系式比其他两种更好理解吗?通过昨天课堂练习发现,方程仅仅在例题基础上稍加变化许多学生就束手无策。“4X-3×9=29”这类方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