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ID:37529614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_第1页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_第2页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_第3页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_第4页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佳作品鉴●朱秀坤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是最容易读的,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一个个市井人物。尤其适合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凡夫俗子来读,读着读着就轻轻松松地走进了他的故事之中,舍不得出来了。读着读着,就爱上了十一子、靳彝甫、巧云、小英子这些人物,爱上了淳朴清丽的里下河风情。  汪曾祺的小说,并不讲究奇与险,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转合、花头技巧,总是给读者铺平了道路,扫除了障碍,一马平川地驰骋开去。即使是复杂的,他也能写得明白如话。一开头就行云流水地讲下来了。“黄开榜不是本地人,他是山东人”(《黄开榜的一

2、家》);“生产队派我今天晚上护秋”(《护秋》);“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鸡毛》);“这是一个私立中学,很小,只有三个初中班”(《星期天》)……这样的开头比比皆是,老实得像是小学生写作文。用行家的话讲,“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于是,我们便心甘情愿地随着他走进了大淖,走进了高邮,去知会一个个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去体会他们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从他那平淡简洁、洗净铅华的文字中间,去领会旧时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并从中感悟世态人情,和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乐观情怀。特别是《大淖记事》的

3、结尾:“十一子的伤会好么?会。当然会!”一点儿不消沉,而是充满了幸福的憧憬与美好的期待。还有《岁寒三友》中,陶虎臣破产女儿又遭不幸,王瘦吾也是一身病骨家徒四壁,靳彝甫为了救助两位老友,只能把心爱之物三块田黄卖给别人。他却是邀了两位到如意楼醉上一回的,那两个同意。“好,醉一次!”这天是腊月三十,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外面,正下着大雪。读到这样白描的文字,在为三位好友叹息的同时,却又不能不为人物的豁达而拊掌。汪曾祺的小说,就有这个特性,即使再苦再难,也永远不沉沦不绝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小说有一些优美的东西,可以使人

4、得到安慰,得到温暖”(《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没有那么多的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我的创作生涯》)。  读多了汪曾祺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作品虽说浅显通俗,晓畅如话,但并不粗俗和肤浅,而是洋溢着深浓的文化气息,雅俗共赏。而其叙述语言,更有一种飘逸清俊之美。但凡涉及到一地的美食、艺术、戏曲、音乐、俚俗及行业知识,总是不厌其烦,娓娓道来。像《如意楼和得意楼》中对包子、蒸饺、烧麦等点心及烫干丝煮干丝的做法的叙述;像《侯银匠》里面“他用一把灯草浸在油盏里,又用一个弯头的吹管把

5、银子烧软”这一段关于银匠敲打金银首饰的描写;像《异秉》里面关于熏烧摊及熏烧制作方法的详细叙写;像《露水》中对扬州小曲的描述;更绝的是《职业》一篇,全文都在写各行各业的叫卖声吆喝声。要是将这些或描写或叙述或简单或详细的部分单独列出来,那就是一篇篇堪称美文佳构的散文了。而汪老先生笔下的散文小品,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也许正因为此,我一直深爱着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小品。恬淡背后的脉动————浅析汪曾祺部分小说中的情感特色2007-05-1211:43摘要:汪曾祺以散文手法为小说,文风冲淡,格调雅致,少有感情的大起

6、大落。然而他一生颠沛,道路坎坷,人生际遇中的情感因子不可能在作品中了无痕迹。而且,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回忆特征,从作品中可以清晰窥见他人生的轨迹。本文试图从汪曾祺小说的地域性划分入手,结合他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状态,力求详尽地分析各地域系列作品的情感走向,还原作者平淡背后的情感波澜,分析汪氏部分小说作品的情感特色,并就汪曾祺小说中情感的隐与显,得与失,克制与放任分析利弊,发现规律。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情感自1980年《受戒》横空出世以来,汪曾祺小说以其恬淡从容的叙事风格,温情圆融的美学追求为世人称道,一个“淡”字,

7、几成汪曾祺文风的定论。然而,细析汪曾祺的一生,从富家子到穷学生,从失意文人到革命战士,从下放右派到红色写手,生活的巨手对这样一个性格孱弱的文人搬弄着不尽的搓揉。难道这样一个心细如发,秉性敏感,长成于优裕之家,地道的温情主义乐感文化的承袭者,真的能够象有些论者认为的那样,在经历了不堪的人生劫难后,仅仅因为政治回暖,文学环境趋于正常,就能拾起笔来,重续三十多年前的文学梦。做到“三十多年的时光,在他身上和作品中几乎了无痕迹”【1】吗?在汪曾祺恬淡从容的背后,在他作品中起伏无多的情感脉流中,能不能找出与时代,与他的个人遭际相谐共振的些

8、微情感波澜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汪氏小说,创作总量并不大【2】,且小说地域背景特色鲜明,大都以他生活、居住过的高邮、昆明、上海、北京、张家口等几地为背景,带有显著的回忆特征。作品几乎就是他回忆的影子,有明显的地域性可循。那么,参照汪曾祺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中映现出来或隐或显的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