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规划

生态建设规划

ID:37530947

大小:121.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24

生态建设规划_第1页
生态建设规划_第2页
生态建设规划_第3页
生态建设规划_第4页
生态建设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建设规划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秀美山川,是国家继西部大开发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根据南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编制南川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通知》(南川府发〔2004〕68号)的安排部署,南川市林业局非常重视,遵照南川市政府的布置,成立了“十一五”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7月,对我市的森林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经过充分调查、反复论证

2、,根据建设地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规程、标准,编制了本规划。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分为生态安全、生态建设、生态保护三个方面。为中长期规划,规划期15年,分近期(2006至2010年),远期(2001至2020年)两个阶段,总投资173252.50万元。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50万立方米,比基准增加170万立方米;年蓄积生长量达到58万立方米,比基准增加10万立方米。全市农林业增收节支效益总额达72901.8万元。第一章总论1.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

3、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6)《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7)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8)《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9)《南川市隆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10)《重庆市森林分类经营管理试行办法》(11)《重庆南川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12)《重庆南川市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3) 南川市经济社会统计资料1.2.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

4、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工程建设和金佛山独特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促进南川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3.规划原则(1)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生态的原则。(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3)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4)坚持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衔接和协调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分

5、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6)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7)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1.4.规划范围对南川市辖区范围内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进行规划。涉及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面积2601.92平方公里。1.5.规划期限本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期15年,分近期(2006至2010年),远期(2011至2020年)两个阶段。1.6.生态建设目标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5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有所缓解,农业生产条

6、件得到改善。到2020年,森林质量及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稳定地保持在48%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5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迈向有机农业的新发展阶段。金佛山独特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第二章基本情况2.1.位置与行政区划南川市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界于东经106°54′—107°27′、北纬28°46′—29°30′之间。东与武隆县、贵州省道真县毗邻,南与贵州省桐梓县、正安县接壤,西靠巴南区、綦江县、万盛区,北与涪陵区相连。市境内东

7、西宽52.5公里,南北长80.25公里,幅员面积2601.92平方公里。距离重庆市中心70公里。南川市辖31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全市人口643135人,其中农村居民553609人,占总人口的86.32%,城镇居民89526人,占总人口的13.68%,是以农业为主导,工业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县级市。2.2.自然概况2.2.1.地形地貌南川市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变化大,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大体以石雷公路为界,以南属大娄山褶皱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势高,切割强烈,多陡岩和峡谷,岩溶发育,层次明显,呈深切中山形态,山顶多在1400米以上;石雷公路以北属平行岭

8、谷丘陵区,具有“川东红层”地貌特征,为海拨500至1000米的浅切低山形态;石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