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ID:37531810

大小:182.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_第1页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_第2页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_第3页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_第4页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随着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发展,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已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其中有不少案例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在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尤其是不同系统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看法。第一章绪论1.1柔性制造系统1.1.1柔性制造系统定义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是指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以多台(种)数控机床或数组柔性制造单元为核心,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将其联接,统一由主控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

2、行控制和管理,组成多品种变批量和混流方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

3、质量检验等。  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它具有设备利用率高、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产品质量高、运行灵活和产品应变能力大的优点。1.1.2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机械制造业的柔性制造系统而言,其基本组成部分有:  1.自动加工系统。自动加工系统,指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把外形尺寸(形状不必完全一致)、重量大致相似,材料相同,工艺相似的零件集中在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专用机床等设备上加工的系统。  2.物流系统。物流系统,

4、指由多种运输装置构成,如传送带、轨道一转盘以及机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给与传送的系统,它是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装置(液压、气压装置等),对机床或运输设备实行分级控制的系统。4.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指保证柔性制造系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年产量1000~100,000件之间的中小批量生产。..1.1.1柔性制造系统的类型1.柔性制造单元。柔性

5、制造单元由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构成的加工单元。该单元根据需要可以自动更换刀具和夹具,加工不同的工件。柔性制造单元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简单,加工工时较长,批量小的零件。它有较大的设备柔性,但人员和加工柔性低。  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是以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为基础,配以物料传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系统。该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满足多品种的加工。柔性制造系统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多,批量大的零件。其加工和物料传送柔性大,但人员柔性仍然较低。  3.柔性自动生产线。柔性自动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

6、(多为专用机床)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加工批量较大的不同规格零件。柔性程度低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在性能上接近大批量生产用的自动生产线;柔性程度高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则接近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用的柔性制造系统。1.1.2柔性制造系统的优点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具体优点如下。  第一,设备利用率高。一组机床编入柔性制造系统后,产量比这组机床在分散单机作业时的产量提高数倍。  第二,在制品减

7、少80%左右。  第三,生产能力相对稳定。自动加工系统由一自或多台机床组成,发生故障时,有降级运转的能力,物料传送系统也有自行绕过故障机床的能力。  第四,产品质量高。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装卸一次完成,加工精度嵩,加工形式稳定。  第五,运行灵活。有些柔性制造系统的检验、装卡和维护工作可在第一班完成,第二、第三班可在无人照看下正常生产。在理想的柔性制造系统中,其监控系统还能处理诸如刀具的磨损调换、物流的堵塞疏通等运行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  第六,产品应变能力大。刀具、夹具及物料运输装置具有可调性,且系统平面布置合理,便于增减设备,满足市场需

8、要。1.1.3柔性制造系统发展历程及趋势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