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ID:375325

大小: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29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_第1页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_第2页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_第3页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_第4页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导致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一现象,浙江提出建设低碳浙江的发展战略,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打造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无疑具有示范效应。本文根据当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状况,从低碳经济的起源、发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针对杭州自身碳排放现状和特点,对杭州低碳经济的典型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及制约因素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二、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一)低

2、碳经济的起源“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中指出,全球以每年1%的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始转型,低碳经济的

3、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8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二)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内涵1.国外研究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

4、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自此以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但至少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梅森纳(2007)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实际是政治和体制上的。2.国内研究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我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张坤民(2008)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耗利

5、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谢进(2007)认为,低碳经济是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何建坤(2009)认为,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提高碳的生产力---每排放单位二氧化碳,要产生更多的GDP。高广生(2

6、009)认为,低碳经济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构建一个经济发展的体系,或者说是在可持续发展下一个低碳发展的模式。国合会(2009):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潘家华等(2009年):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合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分析,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政府领导下,以不影响经济发展为前提,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

7、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三)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总体来讲,学者们主要是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层次结构、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方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评价指标体系等几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和探讨。1.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孟德凯(2007)指出我国尚未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但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符合我国当前和长远利益。宋德勇等人(2009)指出

8、:(1)、发展低碳经济,是作为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顺乎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2)、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应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3)、继续走高碳工业化的道路,我国极有可能被“锁定”或“固化”在高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中,成为发达国家转移高碳产业的基地。金乐琴(2009)在谈到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现实中指出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