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关联交易

避税--关联交易

ID:37534965

大小:280.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24

避税--关联交易_第1页
避税--关联交易_第2页
避税--关联交易_第3页
避税--关联交易_第4页
避税--关联交易_第5页
资源描述:

《避税--关联交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关联交易避税与反避税调查应对策略避税与关联企业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增设“特别纳税调整”条款,这是我国第一次较全面的反避税立法。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对有关反避税的规定进行了解释和细化。2010年,税务机关加大了行业联查和集团跨区域联查力度,实现案件调查的全国联动。2011年,全国税务机关强化关联申报审核、同期资料管理和跟踪管理,推进专家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善反避税工作机制。近年来,税务机关通过关联申报审核、同期资料核查、立案调查以及对已调查户跟踪管理等手段,调查重

2、大案件数量及查补税款呈现不断扩大的明显趋势:2010年,税务机关反避税工作对税收增收的贡献合计102.72亿元。2011年,全国通过反避税手段增加税收贡献达到239亿元。避税与反避税,是税企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企业的投资、交易有没有避税行为,税务机关需要用证据说话。要证明企业的定价不合理,税务机关不但要掌握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企业的成本构成、行业平均利润,还要考虑企业的品牌价值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等,是一项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正是因为避税不违法,所以税务机关采取反避税措施不能来硬的,不能单方认定企业避税行为和金额,然后强制企

3、业补税。就拿转让定价来说,按照市场法则,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商品的定价权由企业做主,一般不受政府控制。即使这笔交易的定价不合理,有避税的嫌疑,政府也不能横加干涉,只能是通过谈判、协商和磋商等手段,最终使税企意见达成一致,企业同意修改价格并相应补缴税款。一、避税的含义、原因、后果及方法避税,是指纳税人钻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在集团公司、联属企业或关联企业之间,利用控制或被控制关系,通过非违法的手段和方式,通过资金转移、成本转移、费用转移、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以期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一种经济行为。即通过不违法的手段对经

4、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避税的依据:非不应该和非不允许税收筹划的四大特征: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综合性,低税负和滞延纳税时间,考虑整体税负和资本收益最大化避税产生的客观条件:课税对象的叠叉性、税法的详细条文、税率高低水平、税负轻重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避税的产生原因及后果(一)内部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经济规律,途径是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和成本费用的最小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降低税收成本,是纳税人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的途径之一。(二)外部原因:1、就

5、国内避税而言,税法缺陷表现如下:纳税主体之间税收待遇的差别、税收的部门、行业差别、税收的地区差别2、国际避税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税收征管的漏洞和税收征管人员素质不高、税收协定内容不同、给予跨国投资者优惠待遇、跨国纳税人承受较重的税负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矛盾。②各国税制的差别避税引起的后果:导致再分配、获得支配收入、造成福利损失、形成税负失平、减少税收收入关联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达到避税目的,企业避税手段越来越高明,反避税调查难度越来越大。外企避税的危害并不仅限于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还正在置我国

6、的民族企业于险境:1、在避税的同时,暗渡陈仓,蚕食中方股份。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通过高进低出——40以高价格进口原材料,以低价出口生产成品,或者通过与海外母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虚增成本,将企业的利润向境外转移,导致账目亏损。这样就会出现中外合资企业的"阴阳脸"现象:外方赚钱,中方投资人赔钱。假如中方不能拿钱弥补亏损,就会导致:中方拥有的公司股权就可能被外方"买走",从而,一点点地丧失公司的所有权,一步步被外方左右。2、避税与贷款的连环套。广州市国税局曾经查处某大型跨国企业有下列避税行为:其所属关联企业由于

7、亏损,失去了向银行借贷的能力。该外企便以公司本部的名义向银行贷款20亿元左右,然而以无息借贷的方式借给其关联企业使用。这样,一方面,其关联企业得到了无息贷款,加强了其在相关行业内与我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利息支出是在税前扣除,公司本部可以抵税。这样做的结果是,外资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加强,而我国企业尤其民企可能还在为得到银行贷款苦苦奔走。外资通过各种手段来避税,从中国"偷走"了一部分资金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我国民族企业还如何与之竞争?数据显示,外资避税正呈升级趋势,其中有二个原因应该引起重视:1、我国对外资逃避税款的打

8、击力度不够,主要方式是令其补交税款,这极易让外企心存侥幸:被发现大不了补交税款而已!而我国当前反避税能力有限,不仅反避税的经验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相关人才也缺乏。有人计算过,现有外资企业平均每家被审计的概率是800年一遇,倒是外企的避税手段,不断"创新"。2、地方政府的袒护由于各方利益博弈激烈,解决外企的避税问题并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