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的护理

昏迷患者的护理

ID:37538390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昏迷患者的护理_第1页
昏迷患者的护理_第2页
昏迷患者的护理_第3页
昏迷患者的护理_第4页
昏迷患者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昏迷患者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昏迷患者的护理摘要:昏迷是意识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情况。患者对语言无反应,各种反射(如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呈不同程度的丧失。目的:探讨对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72例昏迷患者的护理。从急救护理、支持性护理、家属心理护理、护理记录要求和护理人员要求等几个方面对昏迷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结论昏迷患者无自理能力,极容易发生危险状况(产生并发症等),通过有效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生理安全。关键词:昏迷;患者;护理前言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患者一旦出现昏迷,病情往往危重,需及时救护和观察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2、。昏迷患者的护理任务繁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是衡量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72例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记录,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病例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49岁。脑外伤30例,脑出血23例,脑肿瘤8例,脑梗死11例。住院时间最长为62d,最短为7d,平均住院时间为21d。气管切开10例,平均带管时间27d。使用呼吸机20例,平均带机时间为8d。2.护理72.1急救护理对昏迷患者立即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和窒息,

3、给予氧气吸入。若患者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同时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安装床档,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患者坠床、摔伤准确评估患者状态,判断昏迷程度。给予对症处理,止血、固定、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急救药品和设备。2.2支持性护理2.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随时观察。有监护仪监测的患者至少1h记录1次,并且与手工测量交替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对使用升或降压药、退热剂者以及危重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一般半小时至一小时

4、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体温升高表示有感染病灶或者是中枢性高热;体温骤降可能是病情好转或者是进一步恶化;脉率慢、呼吸慢、血压高是脑压增高的表现;血压增高、脉搏加快、呼吸快是缺氧的表现;出血时血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潮式呼吸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缺氧患者;间断呼吸常见于颅内病变或呼吸中枢衰竭者;浅浮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多见于濒死患者。呼吸衰竭可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昏迷加深,故应及时纠正。7瞳孔的变化是昏迷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尤其本组病例均为神经科患者,故

5、瞳孔的观察非常重要。观察瞳孔要注意双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正常人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2~5mm,呈圆形。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1]。护理人员要熟悉瞳孔缩小、瞳孔散大、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两侧瞳孔散大等异常情况,结合瞳孔对光反射和意识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有8例患者及时发现了瞳孔的变化,立即进行手术缓解了颅高压,避免了脑疝的形成。床旁备好呼吸机、气管切开包、吸引器、舌钳、开口器及其他抢救物品、药品,并处于完好状态,以免耽误抢救

6、时机。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刺激咳嗽、拍背、吸痰等,预防分泌物瘀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异常。本组病例中有10例出现分泌物阻塞等喉梗阻现象,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缓解了呼吸困难。有20例呼吸不能维持正常,及时使用了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满足了机体需要。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①妥善固定套管,固定套管的缚带松紧度以伸入一手指为宜;②保持切口干燥,每日更换伤

7、口纱布,污染及渗出多时及时更换。金属套管定期消毒,每4~6h一次;③湿化气道,每日雾化吸入2~4次,吸痰前气管内注入药物稀释痰液;④7吸痰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或加重缺氧。每次吸痰时间、吸痰管粗细、吸痰负压均应适宜;⑤长期戴管者3~4周更换一次。一次性气管套管也应定期更换;⑥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22℃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60%以上),每日空气消毒。1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药物、切口、环境综合处理,1周后治愈。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①注意观察呼吸机使用后患者情况是否改善,是否与呼吸机同步。使用半小

8、时后及每次调整参数后及时复查血气;②注意呼吸机各通气参数及报警参数设置是否恰当,报警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报警时,及时分析报警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注意气管套囊是否漏气,充气是否满意,呼吸管道连接有无漏气;③及时补充湿化罐内的水,每天更换1次。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吸入温度控制在32℃~36℃。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每周将管道更换消毒二次。对痰液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