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

ID:37540679

大小: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_第1页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_第2页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_第3页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_第4页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公务员申论万能宝典:申论范文Tag: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2010-06-25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字号:T

2、T

3、T我要提问   ——申论易考热点的基本特征   一、易考的热点问题须与当前的理论热点密切相关   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应试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远大的理想、服务的意识、求实的作风等,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必须深刻把握当前的理论热点。毋庸置疑,对政治理论不重视的应试者,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申论考试首先是对应试者政治理论素养的考查。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

4、论范文以目前中国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产业问题,即农业中的粮食问题和工业中的产业升级转型问题为主题进行命题,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怒江水电开发”,主要考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观点,也是围绕科学发展观来命题;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土地问题”,主要考查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这些都紧扣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国策和理论热点。在2009年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中,山东省考查的是群体性事件问题;北京市考查的是应试者对国民素质、公民道德与国家软实力知识点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要求谈

5、浙江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乡农民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等为话题,考查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2008年,湖南省和云南省考查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广东省考查的是社会救助问题;山东省考查的是社会感恩意识匮乏问题;天津市考查的是公共安全问题……2007年,广东省考查的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问题;重庆市考查的是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贵州省考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海市考查的是公务员精神和价值取向问题;河南省考查的是“洋垃圾”问题;江西省考查的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通过后面的分析,我们能够

6、发现这些热点问题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的,都紧扣重大理论热点。事实充分证明,以理论热点为背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以国家政策为指导,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趋势。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10年各地方公务员考试和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那么,当前最大的理论热点是什么?是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社会救助?新医改方案?家电下乡?农民工返乡?能源危机?还是食品药品安全?……所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但必须强调的是:一定要深挖热点问题的理论依据,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一定要结合理论来进行分析。   二、易考的热点问题须是中观层面的问题,往往采取宏

7、观引领、中观立意、微观切入的考查办法我们研究发现,宏观引领、中观立意、微观切入是近年来申论命题的一大思路。公务员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优秀人才,申论测试只是考查和测评人才素质的手段。由于国家行政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参与其中,为此,公务员队伍必须囊括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精英。由于应试者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从文史哲到数理化,没有一定之规。因此申论考试的命题者必须考虑应试者相差较大的专业素养,必免设置过于宏观或微观的考题。过于宏观,容易使应试者夸夸其谈,空喊口号,无法拉开档次,不易找到切入点,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实际上无法体现应

8、试者的真实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能达到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过于微观,选拔到的人才可能只是某个领域的优秀者,其他专业的精英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这样将使得公务员考试既有失公平,又无法实现广纳贤才的初衷。为此,申论题目定是中观的,出题者往往选择兼具广泛性、现实性与紧迫性的热点问题,将应试者的视野锁定在统揽全局的角度上,思考空间置放在广阔的现实社会背景下,跳出一件简单的具体事件或一个单纯的具体问题的牢笼,以期解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引领、中观立意、微观切入是近年来申论命题的一大思路。应试者在申论应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宏观的政策,宏观的政策是管总的,

9、比如教育乱收费、收入分配、社会安定、医疗费用等问题,这些都会涉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党中央、国务院具体的方针政策。脱离了国家的宏观政策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方面容易离题万里,无的放矢,其结果必定是“败走麦城”;另一方面容易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也难获命题人的青睐。应试者不能脱离微观分析,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应试者必须用宏观政策,分析中观问题,解决诸多具体的微观事件,将三者有机结合。   三、易考的热点问题涉及的面一定较广,须以点带面   申论考试往往以某一中观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