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

ID:37543814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_第1页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_第2页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_第3页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_第4页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农村法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法治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农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经济的、政治的及社会文化的等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法律信仰的缺失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的原因,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便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关键词农民法律信仰缺失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载入我们国家的宪法当中。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法制宣传和教育,农民的法治观念有了提高,法制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法律并没有真正

2、走进农民的生活,也没有在农村获得现实的生命力。在农村调研过程中,农民经常产生这样地疑问:为什么案件诉至法院,没有关系心里却感到没有底气?为什么毫不容易赢了官司最后却执行不了?为什么当官的与平民犯同样的法在量刑上却不一样?这些浅显的事例和农民对法的认识值得我们去深思。究其原因很多,既有立法、执法上的原因,也有认识和体制上的原因。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将形同虚设。”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索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真正建立起法治农村。一、

3、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阻碍农村法治建设所谓信仰,《辞海》的解释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所以,法律信仰就是坚信法律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能够促成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义、自由、平等、秩序等的实现;坚信法律是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桥梁;坚信法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建立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如果不确立对法律的信仰,就没有法律的出路和法制现代化;如果人们不是从内心真正感知法律、需要法律、敬重法律,人们就无法形成对行为模式的共识和认同,法律的基础就必然单薄、脆弱,法治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4、,作为法律信仰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心理状态及行为方面既不能自觉信仰法律,又对法律缺乏需求感,甚至产生畏惧感;不仅不能产生法律信仰,而且导致法律信仰的缺失。而法律信仰的缺失直接阻碍了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其表现如下:(一)农民对法的疏远、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量法律、法规出台,这在构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农民对大多数的法律、法规无从知晓,也谈不上掌握与运用。因此,许多法律并没有走近百姓日常生活,相反却加深了普通民众对法律的陌生感。于是造成了农民既不愿意了解也不

5、想运用法律,思想上仍然倾向于用非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在处理日常生活纠纷时,老百姓往往想到的是“找关系”、“上访”、“私了”,而很少想到要“用法”。(二)法律权威感在农村的丧失。法治社会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严格依法办事,这也是法律被信仰的基础之一。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不少农民在谈起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时,总是认为权力可以主宰法律,“权大于法”,而这种权力是不受任何责任制约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农村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许多基层干部等级观念很强,他们强调权力和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

6、义务,甚至认为农民的权利也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予以干涉。(三)农民对法律价值产生怀疑。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民习惯把法看作是用来贯彻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种工具,它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社会强加的,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和束缚自己。因此,他们想到的是远离、排斥法律,看不到法律具有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要素,法律因此失去了被信仰的前提。另一方面,在法律实践中,农村基层的执法人员素质低、司法机关存在的执行难、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使农民通过法律救济的愿望落空,从而直接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公平形象,致使农民对法律的价值产生怀疑。 二  、农民法律

7、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一)法律传统的制约纵观我国古代和近代法制史,“刑”一直是法制的主题。夏、商、周文献中的“刑”即是法。《尔雅•译诂》云:“刑,法也”。历代法典—律通称为刑律。而“刑乃不祥之器”,法律这样便失去了亲和力,丧失了亲和力的法律最终也失去了民意基础,导致了农民对法的厌恶与排斥。宋代苏东坡曾有这样地感慨:“读书万卷不读律。”这种思想上的厌恶与排斥,导致农民无法对法律产生信仰的动力。(二)礼俗传统文化的影响礼俗社会讲求“仁义、宽让、相安和睦”的秩序,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使得农村文明承载着一定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缺少现代文明

8、的熏陶,而且农村社会由于受礼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难接受进步的东西。因此,农民基于此原因所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关系也就决定了法律很难在农村立足。在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