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ID:37545149

大小:2.83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5-25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_第1页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_第2页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_第3页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_第4页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导语一这是一部反映中外探险家在新疆进行探险考察的书。所涉及的时段,以20世纪前期为主。为头绪清楚,也为了更好地体现我的写作主旨,本书与一些同类著作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注重人物的活动;二,不忽略细节。从有了写作契机,我就希望书中的人物不同于史传的传主,而如同一部场面恢宏的历史小说的各种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是书中所写的一切,都有相应的文献依据,没有虚构成分。如众所周知,新疆探险热(“丝绸之路———西域热”)起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以1901年发现楼兰古城为标志。但西域探险本身却不是仅有

2、一个世纪之久的事。这不是一本学术专著,所以不负有对新疆探险作科学评价的重任。但这也绝不是一本随意写出的书,我只是希望尽可能举重若轻地再现这一历史过程,同时把自己多年的实地体会、思考,甚至个人的探险考察融汇在书中。在我看来,这一时期的探险家可以称为“捕捉幻影的猎手”,也可以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荒野的独行侠”。而广袤又单调,丰饶又贫瘠的西部大地正是专门为他们设计的舞台。西域丰厚的历史遗存为他们提供了记录失落的文明的写字板,神秘的荒漠古城、孤寂的内陆河、死死生生的胡杨林,是他们从不抱怨的伴侣。来去无踪的古老民族、不明底里的独特文明是他们一心寻访的对象。无人能识读的死去

3、千年的文字,是为他们特制的请柬。不论赞成,还是贬斥,只要你想了解、认识新疆和中国西部,就不可能无视他们的存在。1导语2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二“西域”这个名称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2000年之久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具体所指曾有过变化,如今则主要用以代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河西走廊的西端。秦汉之际,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人气旺盛,人类活动相当频繁。当大探险家张骞以百折不回的毅力进入西域后,就为当时世界史上的东方强国———汉打开了向西发展的通道,所以,中国史书上把张骞的西行称为“凿空”。可以说从一开始,西域就以它在中西交通上的关键位置引起朝野关注。西域是丝

4、绸之路最有特色的地段,只要在丝绸之路两端出现了强盛的帝国,西域就成为活跃的、开放的地域;反之,就进入了它的“半衰期”,就进入了多事之秋。据今100多年前,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接之际,西域突然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而这持续百年的“丝绸之路———西域热”,是与两个著名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的名字分不开的。而他们则以寻找西域被流沙淹没的古代文明著称于世。到了20世纪与21世纪的世纪之交,丝绸之路———西域将因中国“改革开放”的决策,因“开发西部”的举措,而具备全新的特点。在这时候,对一个世纪以来的西域探险作认真的回顾,不但十分必要,也十分有趣。历史绝

5、不会重复,但历史的经验则不容忽视。我相信,21世纪仍将是丝绸之路与西域的世纪,而“丝绸之路———西域热”需要我们对历史作一番检点,看看应该扬弃什么,可以继承什么。这,就是我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本书的初衷。三统观中国历史,有一个特殊情况应当引起学者们普遍注意,那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南北对抗,东西交通”的现象。据我所知,中华文明史上“东”、“西”这个相对的地域概念与交通联系起来,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据先秦奇书《穆天子传》记载,西周第六代君主姬满(即周穆王)在位时,突发奇想,仅依靠马匹就开始了他的旷世奇举———西巡昆仑。周穆王会见西方母系氏族的酋长西王母,是其西行最具光彩

6、的篇章。周穆王向西王母道别的赠言是“予归东土”,而惜别的西王母以“徂彼西土”作答。这就是随周穆王西行而出现的“东土”,“西土”这一相对概念。实际上,在出现“西域”这个地域概念的同时,有一个反义词“东域”与之对应。东域,指的是山东、渤海湾、辽东。尽管东域离汉朝首都长安更近,但是那时还不能征服海洋,到了海边就停下来了,很难再往前发展了。向西走那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你可以把你的一生都投入到向西的长途上,你却走不到尽头,没有人能走到尽头。所以说,即便它非常坎坷,非常漫长,同时又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要攀越高山、雪岭,要经过沙漠,但是,从汉朝开始、从张骞开始,征服西部、向西部发展

7、,就成为中华民族要和世界交往、和世界别的文明搭界的一个主要途径了。毋庸置疑,西域文明从来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单元。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结论,也是我们立论的基础。四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关于新疆的著作都曾不约而同地自冠以“亚洲腹地”之名。其实,无论从地形上看还是就历史作用而言,西域———主要是塔里木盆地———更像亚洲的心脏。而遥遥相望的绿洲带自古就是商旅、使节、行人的折冲聚散之地。人们在绿洲小憩,留下种种印象,又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文明熏染,并带着这种种印象与熏染远走天涯。绿洲村镇,是塔里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