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

ID:37545799

大小:10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5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_第1页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_第2页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_第3页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_第4页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再议世界发展中的“中国模式”苏琦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关切程度日益加深。立足于中、西方舆论对“中国模式”所作的正反两方面表述,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主干价值和事实对世界发展中的“中国模式”做了进一步论析。文章回应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北京共识”论、“中国梦”论、“三十年成型”论等观点,诠释了坐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指引下的现实、历史、有意识的社会主义实践,关于“中国模式”的竞争性解读终无可能获得对真相的识别。文章指出最为真实反映中国发展的模式其实就是中国“自己的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探讨了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发展的意义。关键词:中国模式社会主义价值事实三十年前,西方舆论还沉醉在“不值得沿着中国人的脖子往上看”的臆想中,“Modernliving:TheChineseLook:MaoalaMode”,TheTimes,July21,1975.三十年后的今天,其却不得不承认,从越南到叙利亚,从缅甸到委内瑞拉以及全非洲,发展中国家都在为“中国模式”(“Chinesemodel”)啧啧称羡。RowanCallick,“TheChinaModel”,TheAmerican,November,2007,http://www.american.com/archive/2007/n

3、ovember-december-magazine-contents/the-china-model.不过,要说此刻的西方舆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发生了实质性转向仍为时尚早。西人语境中的“中国模式”并不具有多少面向中国的善意,它实际是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及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背景下的产物。可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告(2009年9月18日)对当今世界发展的研判。如为“中国模式”撰造“北京共识”(Beijingconsensus)、“北京发展模式”(Beijingmodelofdevelopment)新标示的美

4、国《时代》杂志前高级编辑乔舒亚·库玻·雷默(JoshuaCooperRamo)2004年经由英国外交事务智库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的《中国模式: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注释》(以下简称《中国模式》)所述,当美国蹈据本国利益至上的单边政策时,中国也正无可复制地整合使之于国际事务诸多关键领域超越前者的资源,为既图本土发展、又图融入国际的国家宣示了一条可与“美国模式”或“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华盛顿共识”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在1989年提出的十条发展原则(如贸易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私有化等)构成,常被视为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5、)与全球化的同义词。抗衡的国家发展道路;JoshuaCooperRamo,“TheBeijingConsensus:NotesontheNewPhysicsofChinesePower”,London:ForeignPolicyCentre,2004.简括之,这是一条在“锋线创新”支撑下实现首要目标为“可持续性”与“平等”的国家发展道路。“锋线创新”译自雷默提及的“bleedingedgeinnovation”,它是“北京共识”的关键:即以“锋线创新”带动快速变化以抵消改革引致的问题或摩擦。与科技领域常用来表示技术或创新领先性的“cuttingedge”不尽相同,“bleedinge

6、dge”代表更为前沿的领先性因而亦更具风险性。我们知道,利用资源与自我提升的“不可复制”性牵制对手、“使竞争者难以迎头赶上”进而“成为全球领导者”是竞争优势理论的重要立场,引文出自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47-48页,第61-63页。《中国模式》字里行间带出的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审视中国发展模式的气息无形将中国发展视为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非敌即友”的全球竞争阵营中的一员。除此之外,国内外学术界针对“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的日增月盛的讨论亦多为毁誉参半。正说主张“‘中国模式’提供了一个与‘美国梦’不同的‘中国梦’”,是有着“集(威)

7、权专控”、“政府干预无处不在”等很多缺点的“最不坏的模式”,乃“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形成的”。反说中的婉转派认为“模式”有定型及示范的韵味,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现在进行时”的事实,易导致“自我满足,盲目乐观”的危险情绪。反说中的决断派则直截了当地拒绝有“中国模式”这么一回事,有道“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无法模仿”,也有道“市场模式才是对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市场模式”的翻版。“中国模式”的正、反说观点可详见于以下文献:JosephE.Stigl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