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

ID:37549811

大小:1.4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_第1页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_第2页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_第3页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_第4页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05-STAR-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CDAJ-China中国用户论文集STARSTAR-STAR---CCM+CCM+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CCM+在空调系统中的快速优化应用STARSTAR-STAR---CCM+CCM+CCM+CCM+RapidRapidRapidRapidOptimizationandOptimizationandOptimizationandApplicationOptimizationandApplicationApplicationApplicationToToToToAirAirAir-Air---conditio

2、ningconditioningconditioningSystemconditioningSystemSystemSystem杜雪伟、沈磊(上海汽车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海200438)摘要:::为了解决空调顶风道出风口出风量不均匀的问题,采用CFD方法对空调顶风道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比较四种不同结构的顶风道各出风口的出风量,得出结论,优化后的顶风道出风量基本均匀,达到设计要求。关键词:::空调顶风道,CFD,STAR-CCM+AbstrAbstractAbstractact:act:::Concerningoutletairflow

3、atroofductisnotwelldistributed;airconditioningflowconfigurationhasbeenoptimizedbasedonCFDsimulation.Soaftercomparingtheoutletairflowatfourdifferentconfigurations,theresultindicatedauniformdistributionwhichcanmeetdesignrequirement.KeyKeywordsKeywordswords:words:::Roofd

4、uctofAir-conditioning,CFD,STAR-CCM+111前言1前言为了提高商用车车厢内乘客的舒适性,需要不断提高空调顶风道的出风口出风量的均匀性。商用车空调顶风道的结构比较复杂,采用CFD技术进行结构优化,不但能够节约大量时间和投资,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风道内气流的流动特性和压降特性,以得到最好的风道结构。本文以某商用车空调顶风道为案例,利用STAR-CCM+对四种不同的风道结构进行分析,对原顶风道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各出风口出风量分配基本均匀的顶风道结构。222顶风道物理结构模型简介2顶风道物理结构模型简介风

5、道和车厢为左右对称结构,本分析取半个风道模型进行分析。车厢为简化模型,其长、宽、高尺寸取自车厢实际尺寸。顶风道下方左右对称布置八个尺寸相同的出风口。图1为本分析的汽车车厢和顶风道模型。顶风道安装在该商用车内饰上部。图2中通过将顶风道半透明显示,可以看到顶风道内阻流件的复杂分布情况。气流从右侧进入,经过阻流件的阻挡作用,依次流出风道底部八个出风口。阻流件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各出风口风量分配的均匀性。2010年CDAJ-China中国用户论文集进口图1汽车车厢和顶风道模型进口出风口阻流件图2顶风道内部阻流件分布图ⅣⅣⅣⅢⅢⅢⅡⅡⅡⅠⅠ

6、Ⅰ进进进口口口出风口图3(a)原始模型图图3(b)修改模型一2010年CDAJ-China中国用户论文集图3(c)修改模型二图3(d)修改模型三图3汽车空调顶风道结构图3为本文中,原顶风道结构和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改进的3个顶风道结构。图3(a)为初步设计的汽车空调顶风道结构图,本文称为原始模型。图3(b)为第一种修改方案的顶风道结构图,称为修改模型一。该模型针对出风口Ⅲ出风量大的特点,适当加大了该出风口附近阻流件的尺寸,减小了该处的气流流通面积,旨在提高出风口Ⅲ附近气流流速,减小流出出风口Ⅲ的气流流量。图3(c)为第二种修改方案的顶

7、风道结构图。该模型在修改模型一的基础上去掉了顶风道进口处的阻流件,并且进一步加大了出风口Ⅱ和Ⅲ之间阻流件的尺寸,以便增加出风口Ⅰ的出风量,进一步降低出风口Ⅲ的出风量。本文称之为修改模型二。图3(d)为第三种修改方案的顶风道结构图。该模型在修改模型一和修改模型二的基础上,改变了顶风道中间区域的阻流件的分布和宽度,使得四个出风口的出风量基本均匀,达到设计要求。本文称之为修改模型三。333数学描述及边界条件3数学描述及边界条件[1]本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前处理,数值求解及后处理三部分。使用STAR-CCM+生成多面体网格。网格总数119万。

8、本分析求解了Navier-Stokes方程组,采用了二阶离散格式,设置的残差标准为:最大残差为0.001,湍流模型采用了高雷诺数K-ε模型。3气流进口处边界条件为质量流量进口,300Kg/m,气流出口处为压力出口,相对压力0Pa。图4顶风道计算网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