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

ID:37563811

大小:1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_第1页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_第2页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_第3页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_第4页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_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Vol.346,2012【哲学】心灵为什么必须是实体的?———贝克莱的心灵理论探析周红宇(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与讨论贝克莱反对物质实体的非物质主义的热烈场面相比,其心灵理论较少受到关注。贝克莱在其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曾一度持有一种休谟式的心灵理论,认为心灵不过是一簇知觉。但这种理论容易产生新的哲学困难,于是他放弃对心灵作知觉簇分析。在成熟时期的著作中,他将心灵描述为支撑观念的实体。通过实体论上的创新和“概念”学说的引入,他保持了其哲学体系的一致性,给出了在否定物

2、质实体的同时可以保留精神实体的理由。关键词:贝克莱;心灵;实体;概念中图分类号:B56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12)06-0736-06收稿日期:2012-05-10作者简介:周红宇(1984-),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哲学研究。西方哲学史上的伟大思想家们往往与一两materialism)的热烈场面相比,其心灵理论却较句格言联系在一起,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少受到关注。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贝克莱本人对在”,洛克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康德的“知性心灵问题的论述语焉不详直接相关。我们今天为自然立法”,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这些看到的《人类知识原理

3、》只有第一部,其实按贝命题以其言简意赅且能较好地标识出哲学家思克莱的计划应该有四部,第二部就是打算处理想的特质,而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同样,一提身心之间的区别这样的心灵哲学问题的。但遗到贝克莱,人们立刻会想到“存在就是被感憾的是,第二部的未完成手稿被贝克莱丢失在意知”。然而,对贝克莱哲学的这样一种概括是大利。他在给萨缪尔·约翰逊的信中说:“至于非常有误导性的。事实上,贝克莱只是说可感我的《人类知识原理》的第二部,实际情况是:我事物(sensiblethings)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而根已经在那上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大约14年本意义上的存在是作为知觉者的心灵或精神的前在意大

4、利旅行期间,我把草稿弄丢了,而且自存在,心灵的存在是感知而不是被感知。贝克此以后,关于同一个主题写两次这样一件令人不莱否定了物质实体,认为精神实体是唯一的实[2]37愉快的事,我也没有闲暇去做了。”体,可感事物作为观念的集合,恰恰是由于被一然而事情果真如贝克莱所说的那样,是因些心灵所感知而存在,心灵在本体论上具有优为没有闲暇才没能完整地论述他的心灵观吗?先性。既然“除了精神或能感知的东西以外,再对此,一些学者表示怀疑。因为,在贝克莱的心没有任何其他实体”[1]PHK7①,那么心灵在贝克莱灵理论内部凸显出两重紧张关系。一方面,贝哲学中便理应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克莱在

5、他的私人笔记和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提出来,与讨论他反对物质实体的非物质主义(im-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理论。从他的笔记可以①本文对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简称PHK)的引用只注节数,导论部分的节数前加intro作为区分;对其《西拉和斐伦诺之间的对话三篇》(简称3D)只注通行的标准页码。上述两部著作的引文均来自:GeorgeBerkeleyPhilosophi-calWritings,Ed.DesmondM.Clark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9.7362012.6第34卷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PHK139看出,他明显持有一种休

6、谟式的“知觉簇”的心东西。”灵观,但在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心灵被当做实对于这种前后期、私人笔记与发表著作之体,并且是唯一的实体。另一方面,他有关心灵间的不一致,一种解读认为贝克莱自始至终都的论述也与其哲学体系的其他部分存在冲突。坚持私人笔记中提出的知觉簇理论,而成熟时他反对物质实体的论证似乎也适用于心灵实期发表的作品中的实体分析只是一种假象,是体。如果贝克莱确实面临着这样严重的理论困因为不想冒犯宗教界人士或遵从大众的习惯用难而无法解决,那么很自然就会有人认为他是法而迫不得已的一种曲折表达。比如特贝恩迫于不一致的压力而放弃了对心灵问题作进一(ColinM.Turbayne)就

7、认为贝克莱有官方的步的探讨。但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是过于仓促(公开的)和真正的(私下的)两种对心灵的说了,本文将试图表明贝克莱通过两项理论创新明。在他看来,《人类知识原理》是以大众的说较好地维护了其理论的一致性。话方式隐喻地谈论作为精神实体的心灵,而贝克莱对于心灵的真正分析出现在《哲学评论》一、前后期两种不同的心灵观[4]88-89中。根据特贝恩的解读,贝克莱认识到哲贝克莱在1707—1708年将自己处于形成学错误最深层次的根源是语言的误用。语言使中的一些哲学思想记录在两个笔记本上,但他用的错误有两种:(ⅰ)把抽象名词当做专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