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

ID:37564814

大小:472.4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2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_第1页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_第2页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_第3页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_第4页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背景-张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世纪高中教育的理想——别国的课程与我国的课程张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hzhang@kcx.ecnu.edu.cn21世纪高中教育的理想——别国的课程与我国的课程一、为什么追求卓越?二、为什么强调选择?三、为什么关注生活并崇尚创造?四、为什么走向校本?五、为什么改变评价?一、为什么追求卓越?平等+高质量=卓越21世纪高中教育民主的内涵:1.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2.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3.不仅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

2、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这是对我国高中教育性质的基本认定。这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必须致力于平等和高质量两种素质兼得与融合,追求卓越。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惟有把高中教育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才能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使高中教育走出工具化的泥沼。二、为什么强调选择?选择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选择需要机会。选择需要空间。选择需要基础。选择需要制度保障。“学会选择”的理念一以贯之于我国高中新课程。教师越俎代庖,或贪图管理的方便而弱化学生的选择,在本质上是剥夺学生

3、的权利。三、为什么关注生活并崇尚创造?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学习与个性发展融合起来我国新课程的一个解释框架:一种理念,两类课程一种理念——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两类课程——学科课程: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的心理经验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四、为什么走向校本?走向“分权”(decentralization)“校本”取向的本质是学校权利意识的觉醒,它倡导开放的学校文化“走向校本”在我国具有历史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同义词或近义词,应将研究精神一以贯之。

4、其本质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课程开发者,“教师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且教师的研究与教学是一体化的。向我国的“校本”进一言——任何把“校本”模式化、划一化的做法不过是增加了另一种反“校本”的形式而已。五、为什么改变评价?评价是块“试金石”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我国高中课程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内部评价(即校本评价,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格,沦为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种外部评价的简单复制、预演和准备。结论让我国的高中教育走出“失败者文化”,建基于成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