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ID:37570993

大小:578.1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2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_第1页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_第2页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_第3页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_第4页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计理论——公允价值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一.公允价值的涵义二.2007年金融危机三.举例:中国工商银行四.总结公允价值的涵义1)公允价值的定义2)各国机构对公允价值含义强调的几点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负债的公允价值含扩进来。“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所使用的全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

2、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定义(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2)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3)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成本、

3、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强调的几点2007金融危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按原来的美国证券监管规定,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这种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及其他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每天都得根据市场价值来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次贷危机发生后,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造成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缓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从而使得这些公司持有的次级债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迅速下跌。如果无法将债券继续销售给投资者,而不得不把这些债券留在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上,那么。它们将可能出现资金短缺。或者巨额资产减记将严重侵蚀这些公司的资本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没有及时注

4、资来补充资本金,这些公司很快就将陷入资不撤债的困境。美国五大行的次第倒下,最终无可避免地株连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随着2007年显现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证券资产大幅贬值,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疑虑越来越多。许多金融机构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方法要求机构以市场价格对自身投资组合中的证券进行估值,从而将资产价格迅速下降的市场变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使得金融机构的损失在危急时候被放大。这样,公允价值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众多金融机构对其应用产生了争议,争议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对公允价值的批评,一方面是对公允价值的辩护。举例:中国工商银行1)工商银行简介

5、2)工商银行2005—2009年财务报表3)财务报表分析简介中国工商银行[1](简称“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0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截至2008年末,总市值1739.18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积极稳妥应对,持续推进经营转型,加快业务创新,优化收益结构,严格成本控制,

6、有效降低了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经营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化危为机,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盈利增长,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2005—2009年财务数据(图二)2005—2009年财务数据(图三)图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在报表上显示大量浮动收益,诱使企业管理层滋生片面乐观情绪,诱使股东增添超分利润的冲动;在2005年到2009年该行净利润一直增加,但金融危机下该行在2007到2009年增加的幅度逐年减小,所以一旦经济下滑,相关金融资产价值看低,金融机构就要计提高额减值准备,这势必影响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为了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势只好加大

7、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抛售力度,于是,市场陷入了交易价格下跌一提取高额减值准备、核减股东权益一非理性抛售一价格继续下趺一继续加大减值准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直刭资本充足率杠杆和流动性杠杆断裂、金融机构崩盘。如图三所示:工商銀行在這場特大金融危機中雖不可能獨善其身,但受益於中國政府積極應對危機的強有力政策措施,受益於中國銀行業始終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基本商業模式,也受益於本行一貫堅持的穩健經營方針和持續多年轉型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不僅幸運地避免了金融危機的直接衝擊,而且成功化危為機獲得了歷史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