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固定思维

突破固定思维

ID:37579288

大小:7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5

突破固定思维_第1页
突破固定思维_第2页
突破固定思维_第3页
突破固定思维_第4页
突破固定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破固定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突破思维定势进行思维创造江苏省南通中学邱允莉看到这样一个材料:一个教授向一群学生出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先用左手做持钉状,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上,右手做锤钉状。售货员递过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指做持钉状的左手;售货员终于拿对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盲人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剪刀?”教授问。“噢,太简单了,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一个学生急不可待的回答。全班同学表示同意。教授微笑着,没有否定学生们的答案,却说:“其实,盲人只需用口说一声就行了。”应该说,两种答案都没有错。但学生的思维显然陷入

2、了“比手势”的心理定势而无法跳出;教授却能摆脱以往经验,打破思维定势,以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教授最后说:“记住,一个人进入思维死角,智力就会在常识之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新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的心理定势往往会对我们产生消极影响,成为我们思想行为的障碍。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身经百战,精通兵法,因为深通“兵不厌诈”之道,而不敢带兵进入孔明的空城,从而错过胜机,演绎了一出为后人呻笑的“败空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向冲绳岛日军守敌发起总攻的头两天里,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一反战争爆发前无线电联络静默待令的常规,命令所有无线电联络照常进行,结果

3、有效的迷惑了敌人,使日本统帅部对美国的作战意图和行动时间判断完全错误。经验有助于成功,也可能导致失败。过分依赖以往的经验,形成唯经验的思维定势是司马懿和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要摆脱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不妨避开就事论事的圈子,在想问题时,除了从问题本身考虑外,还会把问题放在问题之外,即将这个问题转化成另一个问题来观察思考。那些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大多是善于转化问题的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小时候爱踢皮球。有一次,有人把皮球踢进一棵大树的窟窿里,洞很深,没法取出来。文彦博就用大脸盆往里灌水。水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他在“文革”时曾在农场

4、劳动改造。领导让他去打猪草,但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从来没干过这种活儿,他也根本不知道猪都吃什么草,他当时手上也没有有关喂猪方面的书可供参考。实际上,这项工作是在故意为难他。但他略作思考便有了办法。等他打回猪草,别人都不解,这个读书人怎么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打来猪爱吃的猪草呢?当领导问他时,他说:“这件事并不难,把猪赶出去,猪吃什么,我就打什么。”思维方式的转换正是杨叔子先生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奥秘。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青霉素的出现,相对论的创立;飞机上天,潜艇如海------无一不是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5、其实,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个心理定势,就如同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避免的惰性一样。科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脑最易趋向习惯。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世界里存在这个死角,才能逐渐超越旧有思维模式,走出思维惯性,进行创造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发表时间:2005-9-143:03:57)在灯下翻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多数人本质上只活到二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层一过,他们就成了自己的影子,余生也只是在模仿自己的过程中度过,并且以一天比一天更机械、更离谱的方式,重复他们以前说过的、做过的、想过的、爱过的人与事。”  这里所说的模仿自己的过程,在心理学上就是“思维定

6、式”。简单地说,思维定式就是以固定的方式、观点、参考系统或信仰来看待事物。  思维定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它简化了日常生活,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做出取舍、选择;同时它也保护着我们自身的安全,经历过的危险往往不会再对我们构成威胁——思维定式会提前预告那危险。  我们一旦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思维定式的好处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无处不在:  ※上学时,一次次的练习,测验就是为了让你在大考的时候不犯同样的错误。  ※工作时,老师傅教给你新的手艺、技术以及注意事项,都是思维定式的传递与养成。  ※被骗了一次,思维定式让你避开下一次的欺骗;受伤一回,思维定式让你躲过下一次的伤害。  另一方面

7、,思维定式也是有缺陷的,它会严重限制我们的生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受思维定式制约的最佳写照。例如,在爱情中,我们不敢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而只是面对自己心中爱的倒影顾影自怜;在工作岗位,我们不再放肆地闯,而只是小心翼翼地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看三国中著名的“空城计”,看看它的成功到底利用了什么心理?  诸葛亮之所以敢敞开城门“欢迎”司马懿,其实是基于他对对手的思维定式的把握。司马懿想的是:诸葛亮不可能会这么轻易地让我破城,这其中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