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ID:37584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9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中美消费信贷的比较研究一、引言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商店、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赊销服务和消费支出贷款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信贷形式和薪型商品销售形式。它是商业银行在其传统的工商企业贷款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同工商企业贷款相比。消费信贷无论在贷款用途、期限、规模、风险和利率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从贷款用途来说,企业贷款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在生产,为生产服务,增加资产价值;而消费信贷主要用来融资,为个人消费者

2、购买消费品,也有一些贷款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总的来说是为了促进和鼓励消费。从贷款额度和期限来说,企业贷款少则几十万,多则上亿,期限有长有短;而消费贷款额度较小,目前最多不过几十万,贷款期限除住房按揭贷款外,一般为2-5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但受到眼前收入的约束,购买力有限;另一方面,消费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以促进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尽快把商品转化为货币。如此,需求和供给之问就横亘着购买力约束这个障碍,而能够消除此障碍、使消费者和供给者皆大欢喜的

3、有效途径便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理论基础是在随着居民收入理论和消费函数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在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中,开始出现了利用信贷来进行现期消费的思想。“二战”后,消费信贷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学者们也开始相关的研究。而我国的消费信贷启动较晚,因而我国消费信贷的研究分析都是从1998年以后才开始的。由于消费信贷开展的政策背景,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在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改革政策背景下相继展开的。二、主体据记载,早在17世纪,分期付款方式就已存在。到了19世纪

4、20年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信用开始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消费信用。以美国为例,1807年,消费者购买家具等耐用消费品时,开始偶然地向商人赊购:1907年,汽车的销售开始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到1919年,65%的福特汽车以分期付款方式销售;消费信贷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达到第一个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有限的资源以服务于战争为首要目标,再加上政府在战争期间的经济政策导向,美国的消费信贷一度出现了衰退。但伴随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信贷重现风采,从20世纪30年

5、代中期开始,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大减,银行资金过剩。商业银行为了增加收入,以弥补经营银行的费用并获取银行利润,开始把目光投向消费信贷,并迅速对这项业务青睐有加。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总额,在1945年末为57亿美元,1948年末迅速上涨至170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到1981年,此数额为1493亿美元,1985年猛增至5183亿美元,增长了33.44倍。1995年,消费贷款总额为10248亿美元,是1985年的1.98倍,分期付款则是1950年的66.1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奉

6、行“借长贷短”的稳妥经营原则,不经营贷款期限很长的不动产贷款业务。因为银行负债主要是由储户的活期存款构成,如果把资金运用于还款期长、流动性差的不动产贷款,不利于银行的资本流动。同时,由于未来的不可预见性,发放长期不动产贷款,会增加银行潜在的风险。但是,这种限制只适合于卖方资金市场,即资金供小于求的市场状况。当经济发展导致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入买方市场时,银行的经营就必须突破这种限制。否则,银行过剩的资金就找不到出路。所以,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逐渐放松了管制,使不动产贷款监务的开展成为可能

7、。(一)国内观点1.对我国消费信贷的看法消费信贷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消费信贷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之中,也可说是一片空白。成果有限,理论研究更为匮乏。中国消费信贷的提出基于扩大内需的要求,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多从消费函数及其特征入手。余永定与李军在《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研究》中提出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居民的消费支出安排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二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一般都存在一个特定的支出高峰以及一个相应的储蓄目标。贾良定、陈秋霖在《消费行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中通过建立无消费信贷

8、和有消费信贷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型,阐释了消费信贷的作用机理,认为当前提高居民收入及提供居民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支出预期是目前刺激消费、拉动需求的主要措施。严先富在《拉动消费》中认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国内外学者对消费信贷中的风险与防范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讨。袁亮在《个人消费信贷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及对策》中从理论上对消费信贷的风险进行了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