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

ID:37586323

大小:631.3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_第1页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_第2页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_第3页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_第4页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与东协的政经发展区域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章中國與東協的政經發展:區域合作冷戰結束後,國際和區域局勢產生明顯的變化。在交通運輸、通信技術的重大突破與跨國企業興起的影響下,「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席捲整個國際社會,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擴展結果,導致國際政治的重心從過去的軍事對峙轉化為經濟競爭,不同社會與人群之間相互影響與依賴的程度也大幅加深。面對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單一主權國家除了調整經濟結構、改善自身貿易條件、促進經濟發展外,對外亦紛紛透過區域間國家的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藉以提昇自我的競爭力。在此一發展趨勢下,「區域化」遂與全球化同步在全球各地頻繁地出現,世界的經濟整合也逐漸形成三大區塊,此即歐洲聯盟(Europe

2、anUnion,EU,簡稱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AmericaFreeTradeArea,NAFTA)和東亞地區。特別是東亞地區,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她與東協國家在經濟整合關係的急遽發展,最為引人矚目。當前東亞的區域合作看似已經進入穩定發展的軌道,在現階段已簽妥的協議當中,「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十加一)將於2010年啟動,「東協-日本自由貿易區」(十加一)、「東協-韓國自由貿易區」(十加一)則預計在2012年啟動;此外,正在醞釀發展中的則有「東協-中國、日本、韓國自由貿易區」(十加三)和「東協-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自由貿易區」(十加六)。然

3、而,相較於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歷程係根基於成員國間在理念、政治體制與認同背景上的相近,東亞地區國家間的互動並未能如此順遂。東亞各國政體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互異,彼此間又有領土糾紛與複雜的歷史因素,因此,在區域合作的發展過程當中,東亞地區在區域認同感與制度化方面的建立,明顯地和西方國家的經驗有著不同的面貌。自冷戰結束後開始活躍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一門應用社會學的社會互動與結構化途徑觀點來解析國際關係的新興學派。相較於新現實主義強調的體系結構論以及新自由制度主義主張的利益建制觀,建構主義注重國際關係中所存在的社會規範,強調規範、認同和機制在國家行為

4、及利益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功能,並指出行為者與結構的關係是一種經由雙方相互影響所建構而成的互動依賴的關係。由於建構主義修補了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制度主義在國際關係研究上的不足,因而對冷戰後的國際關係理論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章引用建構主義的相關論點,探討中國與東協在東亞區域合作中政經互動關係的建構與發展:首先說明建構主義的相關論點及其對區域合作的適用;其次探討促成東亞區域合作的背景因素,並解析中國和東協參與東亞區域合作建構的角色性格;最後探討在東亞區域合作中,中國與東協政經互動關係的建構與發展,而以中國與東協對東亞集體認同的原因作為歸結。希冀藉由建構主義的理論視角,能更全

5、面、深入地瞭解東協與中國正在形塑中的政經互動關係,厥為本章的旨意所在。1第一節區域合作的建構主義分析壹、建構主義之主要論點建構主義是一種學派,內部包含許多不同的觀點,其中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理論學者莫過於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Wendt)。此外,奧勒夫(NicholasOnuf)與卡贊斯坦(PeterKatzenstein)也都是知名的建構主義學者。本文主要引用的是以溫特為代表的結構派理論,其相關論點主要如下:一、國際體系透過社會結構(SociologicalStructure)而存在。建構主義接受現實主義的假定,承認國家是國際社會實踐活動的行為主體,並否定新現

6、實主1義所主張的「物質結構」的客觀存在,但更強調國際體系中的「社會結構」。建構主義認為行為者與行為者之間的互動創造了國際社會和國際體系的結構,而物質結構本身的意義是有限的,唯有經由行為者所處的社會結構賦予意義之後,才能對行為者的行為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因此建構主義主張國際體系是透過社會結構而存在的。據此,行為者係處於一個密切的國際社會關係網絡中,這種社會關係網絡影響著行為者對世界的看法以及自身在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唯有考察行2為者所處在的國際體系之社會結構,方能適切地理解行為者的利益和行為。二、行為者的身分是由結構(文化)建構而成。建構主義強調結構具有兩種作用,一是因果作用,

7、另一是建構作用;唯與因果作用相較,體系結構的建構作用往往不獲重視。事實上,體系結構不僅對行為者的行為產生影響,行為者的身分也是經由體系結構(文化)建構而成的。要討論行為者的行為,必然涉及行為者的身分和利益,而身分決定利益,利益決定行為;唯有在身分和利益被確定後,3行為者才能夠據以決定採取與之一致的對外政策和行為。三、無政府狀態下的三種國際體系文化。建構主義認為,兩個國家在從來沒有交往的情況下是沒有共有知識的,因此也不存在著結構。雙方一經交往,初始行為通過互應機制,會使互動中的雙方產生、加強並開始共同擁有一些觀念,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