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ID:37587768

大小:380.3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2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1页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2页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3页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4页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深圳市福永中学李得秋10/21/20211一、试题分析的目的研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考试题,寻找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10/21/20212“温故而知新”。对这两年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进行分析,目的是要通过不断的总结,把握命题的思路、特点、重点、题型和存在问题等,以便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明年的中考复习。10/21/20213二、近两年深圳市中考模式深圳六区课改现状:“课改步伐有先有慢、课改实验年级与非实验年级并存、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开设”2004年南山区单独组织命题考试。首次把“科

2、学”、“历史与社会”两大综合科列入中考范围。2005年全市中考根据深圳课改现状,采取了分类命题组织考试的办法,实行“过渡办法”——实行“三类考生,三套试卷,三块录取”的招考方法。出现了“一市二制”甚至“一校二制”的怪现象。10/21/20214统一考试科目分试题Ⅰ、Ⅱ、Ⅲ套试卷。试题Ⅰ中包括了“科学、历史与社会”综合科;试题Ⅱ、Ⅲ则采用传统的分科考试考“语、数、外、理、化”。课改实验年级学生根据学校课程开设情况,选考试题Ⅰ或试题Ⅱ(如南山、福田等),非课改实验年级学生选考试题Ⅲ(如宝安、龙岗等)。也就是说2005年中考采取了“学什么,考什么”,原则。2005年深圳市中考模

3、式10/21/20215三、深圳市中考命题原则与依据1、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2、在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3、试题应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4、确保试题的信度、效度和科学性,杜绝繁、偏、旧的试题。10/21/20216深圳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的依据《全国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10/21/20217选考不同试卷的考生,考试成绩(单科等级、单科标准分、标准总分)按选考3套不同试题的考生群体分别单

4、独计算,而不放在一起比较。考查科目以等级呈现,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试与平时的学习挂钩,过程与结果并重,四、2005年深圳市中考成绩呈现模式10/21/20218五、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简介“三大板块”:“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五本教材”:初一与初二各两册,初三全一册10/21/20219上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简介“五大板块”:《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六本教材”:(初一至初三各两册)第一册:我们在社会中成长第二册:我们生活的区域和

5、环境第三册: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第四册: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第五册:世界历史与文化第六册:人类的机遇与挑战10/21/202110六、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结构: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卷Ⅰ选择题与卷Ⅱ非选择题,各占50%。(与去年题型、题量不变。共30个小题)难、中、易三部分试题的占分比例为1:6:3。内容比例上:《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我们生活的黄金未为贵与环境》三部分约占30%。《中国历史与文化》和《世界历史与文化》两部分约占70%。(去年为45%:55%)10/21/202111我们在社会中成长社区的

6、功能 ,社区(或家乡)环境对自我的影响。大众传媒的种类、特征及其影响。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依法治国七、2005年深圳市历史与社会中考主要知识点10/21/202112我们生活的区域世界的政区划分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在地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英吉利海峡、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位置。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及地理位置,中国行政区划的主要层次结构。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主要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欧洲联盟、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它们在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

7、。10/21/202113中国历史与文化古代文明的起源。黄帝、炎帝和华夏族。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商灭夏。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隋朝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唐朝的繁盛。北宋、辽、西夏对峙。南宋、金对峙。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清朝的强盛和闭关自守。古代科技成就。长城和大运河。孔子与儒学。对外交流。张骞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