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ID:37595647

大小:1.7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_第1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_第2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_第3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_第4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_第5页
资源描述: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醉花阴李清照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委婉细腻,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2.内容提示《醉花阴》是一首“闺怨”词,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李清照以细腻的笔触,选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和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在层层铺叙中渗透出浓烈的感情。作者生平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是文学家李格非,其母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有《金石录序》,其中详细地记载夫妻共同生活

2、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在宋代词人中,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著有《漱玉词》。作者作品著有《漱玉词》1.前期——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2.后期——凄凉沉痛,伤时念旧、怀乡悼亡以及浓重哀愁。《菩萨蛮》《蝶恋花》《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重点作品《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全词归结到“愁”字上,的确,“愁”字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是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的。《永遇乐》写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反映了在历

3、尽沧桑之后晚年的悲凉心境。《词论》,对唐代特别是北宋以来的主要词人分别提出了批评,从中能够看出她自己的追求。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元伊世珍《琅環(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课文讲

4、解1.课文分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分析:“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

5、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

6、,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2.课文难点分析艺术特点:比喻的巧妙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词中还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人比黄花瘦”的审美情趣:1)意境美2)含蓄美3)造型美3.相关评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苕溪渔隐丛话》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柴虎臣《古今词论》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

7、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研习与思考1.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见江淹《别赋》)《醉花阴》化用此句而轻婉细腻过之。试分析令词人销魂的触发点是什么。答:触发点正在于同人丈夫去世所带来了孤寂的生活、凄谅的心情。“生离死别”是文学创作极为重要的主题,历代均有名篇佳制。2.李词擅长炼字,如“人比黄花瘦”的“瘦”字,历来为识词者所惊叹。李清照另有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试比较这两个“瘦”字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答:“瘦”字是李词重视炼字的结果,用得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

8、然。《醉花阴》中“瘦”是真实的形容,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