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

ID:37601295

大小:658.3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12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_第1页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_第2页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_第3页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_第4页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句读及翻译复习精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句读及翻译大张句读的技巧一、总览全篇抓住大意通读—读通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一、判断句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

2、句式一、判断句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一、判断句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如:此人力士。刘备,天下枭雄。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臣诚恐见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2.“为”“为……所”表被动

3、。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二、被动句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

4、倒装等。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忌不自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

5、惑之不解。(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三.倒装句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齐人有一妻一妾处室者。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三.倒装句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富者语于贫者曰4

6、、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文言句读技巧二、抓文言句式五、固定句式: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见……于相当于被动句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文

7、言句读技巧三、抓句子成分1、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动宾、介词结构、兼语结构、定语状语中心词之间均不加标点3、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没有“而”则加逗号4、较长主语与谓语之间加逗号文言句读技巧四、抓对话标志谓…….曰曰文言句读技巧五、抓古文修辞古人写文章讲究行文整齐,音律和谐,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格使用相当广泛文言句读技巧六、抓文章体裁1、骈体: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2、韵文: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3、叙事:时、地、人、因、果4、议论:论点、论据、论证文言句读技巧四、抓虚词,句首虚词夫盖若夫文言

8、句读技巧七、抓虚词,句末虚词句末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呢”“了”“啦”等或不译。例:焉\也\矣\耶\耳\哉\何\为与(与)乎者等把下边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在原文上标点,不必另抄题),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