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复习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

ID:37602395

大小:2.1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2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_第1页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_第2页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_第3页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_第4页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类比点明主旨“山”“水”喻“室”,“仙”“龙”喻“室主”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将室与“庐、亭”对比,表达作者以君子自况,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注释:(1)名:出名,闻名(2)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3)灵:灵验(4)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吾,我。(5)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博学又品德高尚的人.。(6)白丁: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7)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8)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9)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10)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11)乱耳:乱,使……扰乱。(12)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

3、躬耕。(13)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14)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宾语前置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赞美,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

4、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二、句子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何陋之有?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显得灵异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觉简陋了)。在这里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没有管弦演奏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体劳累。一、词语解释1、孔子云:何陋之有?2、有仙则名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无案牍之劳形罔不因势象形

5、归而形诸梦山岳潜形6、何陋之有?7、无丝竹之乱耳,8、无案牍之劳形。9、斯是陋室,10、可以调素琴,11、惟吾德馨。二、句子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何陋之有?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内容理解1、本文作者朝。2、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赞美,抒发了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的高尚节操。3、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段意:。第二层段意:。第三层段意:。4、作者以喻“室”,以喻“室主”,点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6、表现幽美清雅环境的句子是:。7、作者的生活情

6、趣是:。8、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9、本文运用的表现手法,借赞美陋室表现自己的理想。三、内容理解1、本文作者朝。2、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赞美,抒发了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的高尚节操。3、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段意:。第二层段意:。第三层段意:。4、作者以喻“室”,以喻“室主”,点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唐刘禹锡陋室不陋,因为自己品德高尚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自己“德馨”的内涵。运用类比,表现自己的情趣“惟吾德馨”山、水仙、龙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6、表现幽美清雅环境的句子是

7、:。7、作者的生活情趣是:。8、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9、本文运用的表现手法,借赞美陋室表现自己的理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自比陋室,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8、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