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

ID:37607314

大小:1.59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5-13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_第1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_第2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_第3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_第4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本章主要内容(4次课):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1)二、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三、平面线加宽及其过渡(1)四、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2)五、路拱、超高及超高渐变率的计算(2)六、曲线段视距的保证(3)七、道路建筑界限与道路用地(3)八、横断面设计方法及成果(4)九、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4)第五章横断面设计设计任务:1.横断面尺寸,2.横断面布置,3.边坡处理设计成果:1.标准横断面图,2.施工横断面图,3.路基设计表,4.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1

2、、公路横断面单幅双车道公路: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二级路、三级路和一部分四级路均属这一类。这类公路在交通量不大时,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到影响。双幅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以及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置分隔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这种类型的公路的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负担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

3、公路即属此种类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占地多、造价高,只有在公路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远景交通量很大时才修建。假如近期交通量很大,则应采取分期修建的办法,先建一幅供双向行车使用,当条件具备时再建另一幅。2、城市道路横断面(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两种方式: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或者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

4、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按规定的周期变换。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2)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在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

5、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义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

6、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二、行车道宽度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公路行车宽度3、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4、非机动车道宽度(1)通行能力①.有分隔带N1=1000~1200veh/h.m(1米,一个车道)②.无分隔带N1=800~1000veh/h.m(2)宽度间距:自行车与自行车0.5三轮与自行车0.8~1.0非机动车与路缘0.5~0.7推荐每条车道宽度:自行车1

7、m三轮2.0兽力车2.5板车1.5~2.0△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一般为4.5m~5.0m(考虑管线)三、平面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计算单车道:N车道:普通情况半挂车2、加宽的有关规定R<=250M时,在曲线内侧加宽3、加宽的过渡(1)比例加宽过渡本加宽方式适用于二、三、四公路有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作为加宽缓和段,无缓和曲线时用直线作为加宽缓和段。(2)高次抛物线加宽过渡本加宽方式适用各级公路,高速、一级应该采用该加宽过渡方法。(3)回旋线加宽过渡除中线外,加宽边线也用回旋线过渡,适用于特殊路段。(4)二次抛物线加宽过渡对第

8、1次加宽方法进行光滑。L>=50时,T=10,L<50时,T=54、加宽缓和过渡段长度(1)有缓和曲线时,加宽缓和过渡段采用缓和曲线。(2)没有缓和曲线但有超高缓和段,取两缓和段长者(3)没有缓和曲线也没有超高缓和段,用直线做加宽缓和段,按1:15计算,最小不小于20米。以上最小不小于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