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典型案例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

ID:37623400

大小:38.3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6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_第1页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_第2页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_第3页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_第4页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典型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班级管理典型案例:一粒“子弹”飞来之后去年冬天,在一次班会上,我正在向全体同学讲话。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思索着。正讲到关键处,突然“骨碌碌”地,一粒“子弹”(粉笔)直冲讲台飞了过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就给冲淡了。这是谁干的?太不象话了!在这种场合,这样故意捣乱,还有什么可说的?怎样批评都不会过份。可是,一看,出人所料,射出这粒“子弹”的,不是调皮生,而平时各方面表现都较好的学生吴×。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就事论事,不论犯错误者是谁,反正你违反了纪律,就应该接受

2、批评;二是念其平时表现较好,初犯一次,不足为奇,放放手,过去就算了。我没这么办。这两条办法我都没用。当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吴×这个反常举动,必有缘故,不了解缘故,乱批一通,无的放矢,不会有积极的效果。我冷静下来后,只说请他课后到我办公室去一下,班会接着进行下去了。课后,吴×来到我的办公室,只见他二话不说,就哭了起来。问他为什么,他才抽抽噎噎地说:“家里没有人喜欢我,老师也不喜欢我了。你偏听偏信,只听我父母一面之词,我就是要故意给你捣乱,扫扫你的威信……”他这么说,起初我感到莫名其妙。经反复询问,终于弄明白

3、了,这是一个大误会。前几天我们召开家长会,吴×的妈妈拿着一封信,那是她准备寄出去的。吴×看到了,误以为是家长写给老师的“告状信”。之后,他又处处怀疑老师对他有偏见,才产生了这样的对立情绪。找到了缘由,解除了误会。接着,我又启发他分析了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性质和后果,向他进行了善意的批评教育。谈话进行得很顺利。问题解决到这个程度,似乎可以说结束了。但,作为一个班主任,责任心提示我:问题远没彻底解决。一封“告状信”的背后是什么呢?我反复深入到这个学生的家里了解情况。他父亲是位知识分子,“望子成龙”心切,管教孩子的方

4、法不甚得当。再加上这个学生脾气倔犟,不服气,免不了经常遭到父母的打骂。久而久之,这个学生感到家庭不温暖,对父母产生了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告状信”的误会源于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的联系。互相配合,能推动学生不断向上;否则,可能互相抵消。为此,我决定做好吴×的家庭工作,多次深入到吴家,说服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为了使更多的家庭都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我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请一些教育子女得法的家长介绍自己的经验,互相交流心得。我还把有关这方面的经验或教训等印成材料送发给家长们。不久,吴×的家庭关

5、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孩子转变了对父母的感情。吴×还专门找到我,检查了他那天向我发射“子弹”的错误,一场小风波,真正平息了。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使我加深了一点认识: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一旦犯了错误,也要慎重对待。认为好学生偶犯错误,“不足为奇”,可以草草了事,是不对的。认为好学生犯错误“更不应该”,必须严批、严处理,这也不是全面的。我觉得,不论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对于他们所犯错误的缘由,都必须弄明白,这是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所必须掌握的原则。对于好学生的偶发性错误,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就象医生给病人看病

6、,只有找到病因,才好对症施治。③要教育优秀生严于解剖自己班主任要教育优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使优秀生明白,成绩能鼓励人,同时也会使人骄傲,不注意自己的修养就会落后,后进生经过努力也可以变成优生;教育优生学会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④对优秀生要因材、因人、因变施教对虚荣心较强、对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优生,要求班主任既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又要帮助他们开展批评和自

7、我批评。对他们的错误、缺点要及时批评,耐心教育;对他们的表扬要恰如其分,决不因偏爱而讲过头话。在表扬的同时,可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应继续努力的方向,正视自己潜在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前进。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自律和自治。由于优生身上具备大量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因素,有一定的评价和判断能力,故而具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条件。如果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自律、自治教育,养成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其教育工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要关注“灰色儿童”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把班级里的中等生称之为“灰色学生”。其实,中等生也

8、只是教育者给部分学生的一种称谓,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特长。目前,教育中忽视中等生的做法,实质上是教育的一种疏忽,教师们常常津津乐道的的经验是“抓两头带中间”,这“带中间”就使中等生被许多老师“一带而过”。还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让中等生多表现自己,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这是促使中等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案例:“中等生”也需要注视的目光王茜是新转来的学生。温柔文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