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

ID:37625168

大小:3.52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05-26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_第1页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_第2页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_第3页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_第4页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PC与RFID技术总复习主讲人:殷娇电话:18609893105邮箱:379743962@qq.com第一章——RFID技术概述1RFID技术的相关概念2RFID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RFID技术适用的行业4RFID技术的特点5RFID技术的物理学原理6RFID系统特征7RFID发展现状及趋势21、RFID技术的相关概念什么是RFID?(狭义)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俗称电子标签。31、RFID技术的相关概念什么是RFID?(广义)

2、RFID是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reader)、电子标签(tag)、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一般我们把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统称为应用系统。RFID的系统结构图41、RFID技术的相关概念54、RFID技术的特点(P2)快速扫描、无线读取、可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读取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安全性65、RFID技术的物理学原理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之间的通信和能量感应方式来看,RFID系统一般可以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系

3、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磁场耦合)系统。电感耦合系统是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即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电感耦合的射频载波频率为13.56MHz和小于135KHz的频段,应答器和读写器之间的工作距离小于1m,典型的作用距离为10~20cm。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率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频率的远距离RFID系统。76、RFID系统特征RFlD系统的分类

4、P20图1-987、RFID发展现状及趋势当前RFID应用和发展还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P26)1.标签成本问题(芯片、天线、规模)2.标准制订问题(专利、行业标准)3.公共服务体系问题(两种应用模式)4.产业链形成问题(整体的、大规模的解决方案)5.技术和安全问题(防碰撞、安全)9第二讲RFID的编码和调制1数字通信基础2信号的编码与调制3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4RFID常用的调制方法10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系统的传输过程信息和数据不能直接在信道上传输把携带信息的数据用物理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送到目的地‘

5、A’0100000101000001‘A’信息→数据→信号→在信道上传输信道→信号→数据→信息信源信道信道信源调制解调编码编码解码解码编码:数据→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便于同步、识别、纠错调制: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113、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2)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曼彻斯特编码也被称为分相编码(Split-PhaseCoding)。•某比特位的值是由该比特长度内半个比特周期时电平的变化(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的,在半个比特周期时的

6、负跳变表示二进制“1”,半个比特周期时的正跳变表示二进制“0”,如下图所示:•注:ISO18000-6TYPEB读写器到标签之间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123、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2)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曼彻斯特编码在采用负载波的负载调制或者反向散射调制时,通常用于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因为这有利于发现数据传输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比特长度内,“没有变化”的状态是不允许的。当多个标签同时发送的数据位有不同值时,则接收的上升边和下降边互相抵消,导致在整个比特长度内是不间断的负载波信号,由于该状态不允许,所

7、以读写器利用该错误就可以判定碰撞发生的具体位置。134、RFID常用的调制方法载波的参数有幅度、频率和相位,因此根据载波的参数变化不同,调制可以分为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101101101ttt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载波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只有两种变化,分别对应二进制信息的1和0。14第三讲RFID的数据完整性1数据校验2防碰撞机制3ALOHA系列算法4Binary-Tree系列算法15引入在RFID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外界的各种干扰可能使数据传输产生错误;多个应答器同时占用信道使发送数据产

8、生碰撞。运用数据检验(差错检测)和防碰撞算法可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16数据校验差错控制在传输信息数据中增加一些冗余编码,使监督码元和信息码元之间建立一种确定的关系,实现差错控制编码和差错控制解码功能。17数据校验检纠错码检错机制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kr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