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ID:37625485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_第1页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_第2页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_第3页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_第4页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秦兵马俑第一课时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若干个,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2、通过学习,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3、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进一步感知“总分总”的结构特色,并通过读写练习掌握“围绕中心句将内容说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难重点:通过学习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并掌

2、握“围绕中心句将内容说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准备:制作幻灯,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示题1、播放音乐。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指名说)1974年的春天,在西安的临潼,当西杨村的农民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层时,一支沉睡了两几千多年的军队醒来了,这震撼了整个世界。让我们和着隆隆的战鼓声,满怀豪情地呼唤它的名字——秦兵马俑(齐读课题)2、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多渠道学习语文。(相机介绍有关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俑的概念)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陪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陪葬的军队

3、官兵和战刀的偶像。今天就让我们来到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走进秦兵马俑那神奇的世界!二、感知梳理1、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都读好了吗?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查了,看看谁的自信心最足?(交流预习情况:生字词分析、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举、绝什么意思?全、绝对)若有所思     神态自若       (2个若分别什么意思?好象、自如,不拘束)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中“南北”是一组反义词,类似于这

4、样的词语还有“南辕北辙”、“南贩北贾”、“南来北往”、“南鹞北鹰”等,为什么不是“东征西战”?(泛指,并非实指)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           (AABC、ABAC)气势恢宏     享誉世界2、通过预习兵马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不能用上这儿的一些词语说说你的感受。指名交流。(4-5人)小结: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被这惟妙惟肖的秦兵马俑所吸引了。3、师:那课文中是怎样概括地写兵马俑的特点的呢?下面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用心地去感受了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划出有关的句子来。(共3句,分别在第

5、1、3、11——幻灯片出示,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总-分-总”的结构。)师引读这3句话:是啊!作者在一开始就总起地介绍——接着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不仅——而且——最后作者不禁感叹道——这儿有一句话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特点,你们找到了吗?4、出示过渡句(齐读)。(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是——第2小节,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课文的——4-10小节分析: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又能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它往往用上关联词来连接,比如这里的“不仅……而且”。    

6、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里由“不仅”和“而且”联结的2部分内容是什么关系吗?(后面的一句话的意思比前面的内容更进一层)小结:过渡段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又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们在阅读写作中要重视运用。三、研读积淀过渡:今天我们就重点来感受一下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现在我们就一睹为快,领略一下秦兵马俑的独特魅力。播放影片。(一)学习第2小节师:我发现许多同学已经被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所吸引了。刚才我们观看的一段录象,那课文是怎么给我们描述的呢?自由读读第2节,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可写下你的批注

7、来,并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它的规模宏大。(生自由读)2、谁来?(指名1人,随机调控)(师在生朗读过程中指导朗读)兵马俑规模宏大。……共有6000个。3、我相信这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4、来,自己读。(生自由读——指名2人齐读)5、师评价:不错,有气势!好,真是规模宏大!作者为了表现它的壮观,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板书:列数据)(板书:规模宏大)6、师:在刚才的这段话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板书:面积大、数量多7、作者认为仅从这2方面来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并不够,还写了什么?(一号坑)。指名读第2自

8、然段后半段的内容。学习句式,探究词语。(1)由“无不”联结的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和反问句。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A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B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