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自然意趣

第1课+自然意趣

ID:37626952

大小:5.4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26

第1课+自然意趣_第1页
第1课+自然意趣_第2页
第1课+自然意趣_第3页
第1课+自然意趣_第4页
第1课+自然意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自然意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

2、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课时建议:2~3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

3、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本课知识

4、点、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游春图》:隋代,展子虔(约550~604)。《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纵情游乐于山水中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游春图》中的人物和山水已经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高山仰止示例作品:《溪山行旅图》1.基本信息:北宋,范宽(?~约1032),绢本,206.3厘米×103.3厘米。(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1课2.画面内容: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

5、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这些高耸、坚实的峭壁迎面兀立,令人望而却步。3.表现技法:笔法遒劲,多用侧峰。山石的勾勒用了短条子皴、钉头皴、刮铁皴等多种皴法,用笔粗重,如钢筋铁骨,果断有力。4.绘画特色:落笔老硬,与山传神,把北方山水的雄伟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悲鸿评论此画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5.教法建议:可出示北方山水实景图片,让学生观察自然山石之异同,与绘画作品做对比赏析。■水色空濛示例作品1:《云山墨戏图》1.基本信息:南宋,米友仁(1086~1165),纸本,墨笔,21.4厘米×195.8厘米。2.画面内容:此画表现的是沿江景色。近处岸

6、边一条细径曲曲弯弯,间有板桥相连,远处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溪流缓缓,林木森郁,屋舍隐现。3.绘画技法:采用“米家山水”的画法。先用淡墨染就,再用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点染。4.绘画特色:用“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达到写意、墨戏的极致,世称“米点”。5.教法建议:南北分二宗,风格各不同。可结合北宗山水画代表作,让学生揣摩和体会南北二宗的绘画特色。示例作品2:《临流赋琴图》1.基本信息:南宋,夏圭(约1186~1230),纸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2.画面内容:表现的

7、是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的情景。3.绘画特色:构图常取半边,景物大都聚集于一侧,其他大面积空白,人称“夏半边”。示例作品3:《山径春行》1.基本信息:南宋,马远(约1140~1225),绢本设色,27.4厘米×(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1课4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2.画面内容:表现古人踏青赏花的悠闲一幕。画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琴童漫步于山径。溪旁柳树正抽新芽,黄莺在枝梢间鸣唱。人物面向空白之处,引人遐想。与“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的题诗相互映衬。3.绘画特色:马远在构图上大胆取舍,以山一角、水一涯的局部特写

8、,突出大量空白的深远景观,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浓郁的诗意,人称“马一角”。4.教法建议:可将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对比赏析。理解“马一角”“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