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

ID:37629408

大小:423.1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6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_第1页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_第2页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_第3页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_第4页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3卷第10期2007年lo月农业工程学报Transactlo剐ftkCSAEV01.23No.10oct.200745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任小龙,贾志宽“,韩清芳,韩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巾心,杨凌712100)摘要: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降雨量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z棚^缸JsL.)个体发育、生物垦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处理后,夏玉米生育期提前,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户<0.05),在230、340和440mm降雨量下玉米总生物量比平作分别提高44.71蹦、28.51%和7.58蹦

2、;230mm和340mm降雨量下,单株籽粒产量比平作分别提高了75.40%和36.70%,穗长分别增加r25.30%和16.00%.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9.30%和29.20%。230mm降雨量下,玉米穗粗和千粒重比平作分别增加了11.40%和10.30蹦}440mm降雨量下籽粒产量与平作寿日比差异不明显。关键词,人工模拟雨量;集雨种植}十棒发育}生物量累积;玉采中图分类号:s2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z一6819(2007)10004506任小龙,贾志宽,韩清芳,等.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淘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

3、23(10):45—50.RenXjaolo“g。Jiazhikuan,HanQi“gfa“g,eta1.E“ectofridgeandfurrowralnfaIlharvestingplantingsystemo“produc—tlonofsummercorn(ze口珥口y5L.)undersimulatedramfallcondltio⋯nseml—aridareas口].TransactionsofthecsAE,2007,23(10):45—50.(1nChIne5ewithE“glishabstract)0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旱地农业的中心地带,水资

4、源短缺严重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j。半干旱区≥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250~400mm,降水量少且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李锋瑞等的研究表明,半干旱区60%的年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而该区的雨季与作物生育期不一致,且降雨形式以小雨或大暴雨为主,这不仅不利于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吸收。而且会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导致干旱频繁发生o]。因此,旱作农田产量的增加要从水分要素人手,通过集雨、蓄水等途径,利用该区有限的降水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这是旱作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o’5]。许多研究发现,沟垄集雨系统既能起到改善土壤墒情和延长水分有效期的作用,还

5、可促进农作物、花卉和森林植物的生长,对于缺乏灌溉和灌溉成本高的干旱半干旱区非常适用“-1“。大田研究表明o“”],与传统平作相比,集雨结合膜垄和砂砾覆盖沟一方面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小降雨,并改善根基周围的渗收稿日期:2007·01—29修订日期:2007一06一18基金项目:“十一五”旱地农业支撑计捌(2006BAD29803)部分内容作者简介:任小龙(1981一),男,甘肃正宁人,博士生.主里从事旱地农业方面的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712100。E衄il:rxlcxl@yahoo.com.cnX通

6、讯作者;贾志宽(1962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早地农业方面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孔2100。Ema【l;zhlh蛆n@tom.col立漏。在沟垄比适宜的条件下,集雨系统不仅提高了沟垄作地表温度和养分利用效率,而且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王琦等””“对马铃薯的研究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能够较好地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而与土垄相比,膜垄种植马铃薯的经济产量提高幅度大于土垄。针对降雨量在250~400mm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本试验利用自制模拟降雨器,通过模拟不同的降雨量,比较传统平作和沟垄种植对夏玉米生长发

7、育、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沟垄集雨种植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区概况试验于2006年6月一11月在位于中国渭河谷地头道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8。04’E,34。20’N)农作物标本区遮雨棚内进行,棚高3m,呈“人”字型,棚顶用透光塑材覆盖,棚侧通风。该地年蒸发量993.2mm,平均降雨量550mm,干旱指数为1.3~1.59,海拔466.7“;年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一19,4C,年均日照时数为2196h,无霜期220d,光照充足,属暖温带半湿润偏旱型气候。供试土壤为壤土,耕层(o~30c

8、m)土壤有机质11.97g/kg,全氮1.31g/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