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

ID:37630352

大小: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6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_第1页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_第2页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_第3页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_第4页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同济大学龙惟定  前言(一级)  如果要评选2009年的流行词语,“低碳经济”一定名列其中。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低碳经济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低碳经济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全过程社会活动的低碳化,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第二,低碳经济要实现社会活动全过程的能源消费低碳化,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用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  我国的国情、发展阶段、环境、能源结构、资源特点决定了我们

2、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将是非常艰难的。首先,中国以煤为主的自然资源禀赋是高碳的;其次,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以每年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45.7%,2020年预期达到60%以上;再次,我国国民经济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基本上是高碳型的,发展压倒一切,没有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产业结构转移和发展模式调整的契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尽管还低,但已经到了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从粗放型和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和消费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的节点。因此,要实现我国经

3、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08年6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进行专题的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部署的工作重点的第一条,就包括“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一级)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碳源来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而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低碳城市的人均碳足迹(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必须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

4、世界人均排放水平为4.28吨二氧化碳当量)。  降低城市碳足迹依据“CIRCLE”原则:即紧凑型城市遏制城市膨胀(Compact)、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Individual)、减少资源消耗潜在的影响(Reduce)、减少能源消耗的碳足迹(Carbon)、保持土地的生态和碳汇功能(Land)、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济(Efficiency)。  这六项原则决定了低碳城市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紧凑型城市”,即高层(Highrise)、高密度(Highdensity)、高容积率(Highplotratio)的3“H(高)”城市。但是,“三高”并不意味着拥挤和

5、逼仄,而是表现为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上布置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单位用地面积有较高的产出,城市功能区和单体建筑物紧凑布局,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使居民在公交和步行距离内满足通勤、生活和保健的基本需求。同时保留耕地、林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腾出更多土地营造森林和绿地,形成城市氧吧、扩大城市碳汇。  因此,可以总结出低碳城市形态的3个特点:  (1)空间布局是多中心、组团化、网络型;  (2)城市内部功能的自我完善和紧凑式发展;  (3)城市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低碳城市能源利用特点(一级)  低碳城市的能源目标是实现3

6、“D(低)”,即低负荷(Demandreduction)、低碳(Decarburization)和低集中度(Decentralization)。  首先看“低负荷”。既然城市形态是3“高”,就很容易形成负荷高峰。而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会越来越快地向建筑领域转移。因为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是环境依赖型产业,其产业功能、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完全依靠室内环境(声光热和IAQ)来保障,有的业态,例如数据中心,已经很难区分工艺能耗和建筑能耗。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总碳排放量,但却可能增加人均碳排放量。还可能进一

7、步加大困扰我国各大城市的由空调造成的电力负荷峰谷差。而在另一方面,大电网对城市供电的低碳化,会加大风电、水电、核电和光伏发电的比例,其中除了水电可以用抽水蓄能技术实现移峰填谷、光伏发电本身是高峰发电外,风电的储存、核电的调峰都是很大的技术难题。降低负荷,一是靠节能,其中住宅主要靠围护结构绝热措施,公共建筑主要靠正确的负荷计算和更高的系统效率;二是靠集中化供能系统的负荷参差率和同时使用系数的调节。  其次看“低碳”。能源领域的低碳主要靠三种方法:一是改变供应端能源结构,利用低碳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和某些生物质气、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和无碳能源(例如风光核水、氢

8、能源等);二是降低用户端能耗,提高用户端用能设备效率(如使用所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