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

ID:37633827

大小:49.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_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_第2页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2.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3.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难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降水分布。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自主研学】―――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教材P31—33页和图2-17,完成1~4题。1.在课本33页图2-19图中找到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该线向东经过(山脉)和河一线,与一月份等温线基本吻合。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在______毫米以下

2、,从而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是,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特点是:_____(季节)多,(季节)少。4.根据和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观察,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等降水量线。任务二:阅读教材P34页和图2-21,填出我国主要分布区对应的气候类型,并能试着说出气候对应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气候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气候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气候广大的西北地区气候青藏高原,天山山地任务三:

3、季风气候显著1.阅读教材P35、36页和图2-22,完成填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大。2.填表季风名称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夏季风【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1.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市降水柱状图”,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

4、国共分为哪几类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4)教材33页活动题1、2。2.小组交流:    3.教师点拨:活动二:气候复杂多样1.阅读教材第34页图2—21“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共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何优越性?(3)教材35页活动1、3、4。2.小组交流。3.教师点拨。活动三:季风气候显著阅读教材第35、36页和图2—22,回答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3)为什么说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小组展示】分组展示探究结果【内化提升】教师精

5、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检测】―――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5分)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A.偏北风B.偏东风C.夏季风D.冬季风2.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B.地势影响C.纬度位置D.地形复杂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D.长白山-太

6、行山-巫山5.下列城市,位于非季风区的(  )A.哈尔滨B.兰州C.乌鲁木齐D.拉萨二.下面为我国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排列次序已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5分)。(1)写出四城市相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字母。广州__________武汉__________北京__________哈尔滨_________(2)四城市中,降水量季节变化大的两城市是_______和_______。(3)四城市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