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ID:37641498

大小:3.1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7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_第1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_第2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_第3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_第4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3期灾害学Vol29No32014年7月JOURNALOFCATASTROPHOLOGYJul2014朱颖彦,杨志全,廖丽萍,等.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J].灾害学,2014,29(3):81-90.[ZhuYingyan,YangZhiquan,LiaoLiping,etal.GlacializedgeomorphologcialgeohazardalongChinaPakistanInternationalKarakoramHighway[J].JournalofCatastropholog

2、y,2014,29(3):81-90.]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1,2,31,21,234朱颖彦,杨志全,廖丽萍,SteveZou,MuhammadWaseem,555叶成银,陈海鹏,庞明(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3.Dept.ofCivilEngineeringandResources,DalhousieUniversity,Halifax,CanadaB3J1Z1;4.NationalCentreof

3、ExcellenceinGeology,Islamabad,Pakistan25000;5.中交集团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巴基斯坦工程项目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44000)摘要: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所处高山峡谷冰川地带,区域构造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冰川活跃,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自1979年通车以来,中巴公路地质病害严重,处于半年通行状态。中巴公路改扩建项目(雷科特大桥-红其拉甫山口)2008年动工,由中国政府援建,将着眼于

4、改善行车路况和地质灾害治理。由于地缘政治与科研条件的限制,国际上对中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研究并不多见。该文总结5年野外工作成果和资料,尝试对中巴公路地质灾害发育背景、类型、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等方面提供总结与评估。关键词:中巴公路;地质灾害;灾害背景;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954;P964;X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4)03-0081-10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403016中国-巴基斯坦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公路(InternationalKarakora

5、mHighway),简称中巴公路,英文缩写为KKH)穿越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交汇的高山冰川区(西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地区,WesternKarakoramHimalaya、TransHimalaya),是中国经巴基斯坦通往南亚和中东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中巴公路巴基斯坦境内塔科特(Thakot)至红其拉甫(Khunjerab)段(图1)系中国援建,于1979年全线通车,修建历时12年。中巴公路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区内峡谷深切、河流湍急、雪峰林立,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除极地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分布

6、区。由于区域构造活跃、地势险峻、冰川发育,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为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通车以来,路况逐年恶化,图1中巴公路路线图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2005年10月8日,在中巴公路雷科特桥(RaikotBridge)以南,主边界逆定由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复中巴公路。2008年2冲断裂(MainMantleThrust)带发生76级巴拉考特月,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正式启动,起(Balakot)大地震,震中烈度Ⅺ度,公路严重损毁。点位于喀喇昆仑公路的雷科特大桥

7、,终点巴基斯2006年底中国与巴基斯坦政府签署协议,确坦与中国交界的红其拉甫口岸(KhunjerabPass),收稿日期:2013-12-18修回日期:2014-01-18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2008318221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砾石土孔隙水压力临界波动现象与泥石流起动”(41071058)作者简介:朱颖彦(1971-),男,双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E-mail:yingyanz@dalca82灾害学29

8、卷改建工程路线全长约332km。改建工程的目标是悬于印度河、吉尔吉特河、洪扎河的二级阶地、[1]改善行车路况和地质灾害治理。山前洪积扇、山前斜坡中通过,部分路段从河流的河漫滩、一级阶地中通过或以桥梁形式跨越1区域特征河谷。区带2:本段界于海拔2800~4000m之间,公路桩号区间为k7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