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1]

23核舟记[1]

ID:37646411

大小:647.3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23核舟记[1]_第1页
23核舟记[1]_第2页
23核舟记[1]_第3页
资源描述:

《23核舟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核舟记杨寨中心中学八年级语文组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3、体会本文空间说明顺序。一、导入欣赏雕刻二、作者作品简介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三、朗读感知1、朗读课文2、翻译课文3、重点词语3页4、请你想一想本文的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是什么?(核舟)5、按什么顺序介绍的?6、四、分析课文1、研读第一段: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

2、,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a.说明对象:核舟b.说明对象的特征:奇巧体积上:小构思上: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c.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d.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3、研

3、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五、拓展延伸探究文体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

4、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小结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