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ID:37647497

大小:354.4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7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_第1页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_第2页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_第3页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_第4页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图一图二图三宋玉赋巫山位于何地?古今说法有三: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言,巫峡之巫山,帝女居焉,宋玉所赋即此;⒉唐裴敬力主宋玉所赋为今湖北汉川之仙女山;⒊钱穆据《战国策》以为,宋赋巫山疑在今大洪山脉中。当代学者于三说,均有采信。为此,我们实地调查了湖北随州市大洪山、汉川市仙女山和重庆巫山县阳台遗址,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大洪山、巫山县阳台、仙女山调查印象与文献描述比较分析大洪山古志称“盘基百余里”,主峰宝珠峰位于湖北随州市西南长岗镇,海拔1055米,高出周围山阜近五百米(图一)。登顶远眺,众山皆小,连绵无际。《大洪山志》载:洪山雄

2、峙汉东,“而涢(水)、均(水)与富(水),则山顶之水亦分注焉”。然源头有如滥觞,于峰顶,均不可见,唯斋公崖下富水之源白龙池海拔840米与峰顶相近,尚可见清波一泓。《志》又言,“山高寒,多大风,„„顶上花木不生,而空中时闻异香,杳不知其所自来者。当夫时雨初霁,天朗气清,登而四望,襄邓郧郢间山川皆可指数。”这是作者登顶唯见四围皆山、而不见众水的真实写照。北魏郦道元首倡宋玉所赋乃今重庆之巫山,然而没有交代具体的地点。今巫山县与宋赋所涉之阳台有二:一在新县城内西隅;一在巫峡十二峰之飞凤峰山腰。巫山新城内阳台山顶有古高唐观,门牌巫峡镇高唐街56号。然此阳台之说晚出

3、,始见于宋《太平寰宇记》。飞凤峰山腰之阳台,位于巫峡长江南岸,又称神禹受符坛。《光绪巫山县志》说,“凝真观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台为岩体而其上平旷。台下山麓缓坡上为唐代始建神女庙遗址,宋改称凝真观,清雍正间称“云华夫人祠”,而光绪间又重称“神女庙”。据《雍正巫山县志》,“云华夫人祠,昔在飞凤峰,万历年间始移建于治东象山之上”。象山位于巫峡镇江东嘴村,其庙已因三峡大坝蓄水而淹没(图二)。飞凤峰阳台说较古,唐初仪凤元年已于此置神女庙。这即是我们要讨论的古阳台。明李一鳌《神女庙记》对古阳台山景水势均有描写:其写山,环望巫山十二峰“共得

4、九焉”。说明阳台甚或其所依托之飞凤峰,处群峰之中,并不突出。其写水,唯写大江“惊涛澎湃,喧豗匉訇”,而不及飞凤峰东神女溪。仙女山位于汉川市区西南,今辟为公园(图三)。山不高,海拔99.1米,然明曾朝节《题仙女山》称其:“何处窥圆象,当空一柱孤。”明林若企《记略》曰:邑之阳台山“突焉耸翠”“环视如削”。清徐志《游采芝山赋》称其:“挺孤标以特出,峙胜概而长留。”为何一座小山被描写得如此高峻?清知县卓振清《禁采芝山凿石碑》说:“邑以汉川名,明乎其地处洼下,滨汉之皋,环湖之内,古所谓泽国也。泽国而得以长存,厥赖有境内一二高山维系奠安之。若采芝山者,兀峙西郊,城垣

5、坛宇,实依其麓,尤为地脉所钟焉。”以此知,其处地势低洼,远近无高山可比,且山势峭拔。因此相对而言,自然会产生宋赋“赫其无畴”的视觉印象。据古志载,神女寺本在山顶,而今在环山路旁,可见城市建筑给仙女山留下的空间仅仅是接近山顶的部位。山顶地势平坦,与文献所记“山形如台”吻合。公园有神女雕像,做吹笛状,当以另一传说仙女杜媪教汉川乡民乐舞为原型,而非宋赋神女,具体比较请看图表一。比较可见:大洪山与宋赋,仅在“山之方位”“山体状貌”两项上相符或相近。巫山阳台与宋赋,也仅在“承载文化”“岩石描写”两项上相符合;而“山体状貌”一项,只有变换理解角度,才能与宋赋接近;至

6、于“山下水情”一项,仅在水势方面与宋赋接近,可勉强看作部分接近。而仙女山与宋赋,有“山之方位”“承载文化”“山下水情”“山区田猎”四项完全符合;有“山上岩石”“山顶地势”两项非常接近;而“山体状貌”一项,在特定视觉效果条件下,可认为与宋赋接近;“山顶植物”一项,在逻辑推理中可达到宋赋描写之要件。据此有理由认为,汉川仙女山与宋赋巫山相契合。而巫山阳台与宋赋的契合率,只近于百分之五十。至于大洪山既没有宋赋神女的文化承载,也缺乏与宋赋相符合的事项支撑,可排除于下文的讨论之外。古代巫山与汉川对宋赋神女接受概况比较分析自郦道元将重庆巫山与宋赋神女联系起来,六朝至唐

7、人们深信不疑。然而情况在北宋发生了突变,太平兴国年间《太平广记》引五代杜光庭《集仙录》将宋赋神女转换为助禹治水的云华夫人,这一转换,得到了朝廷的认同,据载,英宗诏修庙宇,神宗敕号游真,徽宗改神女庙称凝真观,于是宋赋神女便在朝廷旨意下被扬弃。南宋绍兴间马永卿《神女庙记》力辩,传世的《高唐》《神女》非宋玉所作,楚襄王与宋玉未到过巫峡,从而否定了宋赋神女的可信性,强化了神女庙主神乃云华夫人的说法,并立碑庙前,昭告天下。绍兴二十年宋高宗更敕封云华夫人为妙用真人,至此以云华夫人取代宋赋神女的朝廷意识,得到了彻底落实。元明两代,延续着宋代的既成事实。然而,尽管宋赋神

8、女在文化接受中受到鄙视而惨遭扬弃,但宋赋却以其文学魅力,始终流传于世。明末学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