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

ID:37654931

大小:19.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7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_第1页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_第2页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_第3页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_第4页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德政思想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即“德治”“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2.礼治思想(1)“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用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法律互补。(2)在孔子心目中,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还在,可是王权不再,周朝那套礼乐制度早已毁坏

2、,君不君,臣不臣,社会秩序不再像西周一样井然有序。面对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一心想通过“复礼”来重建社会,即以礼治国。(3)“礼教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德”的核心是“仁”,那么如何实现“仁”呢?那就要通过“复礼”。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礼”行事,那就达到了“仁”。可见“礼”和“仁”是表里关系。(4)我们经常把“礼”和“乐”并称,其实,“乐”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西周,它是“礼”的一部分,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什么人用什么音乐都是有规定的。如西周规定天子奏乐舞蹈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即此。3.“仁”的内涵“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一种道德

3、境界,其核心是“爱”。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忠和恕。仁:爱忠:为人尽心竭力,真心为他人,希望自已好,也希望他人好。(“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宽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将心比心,以已推人,自己不想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处世哲学(1)中庸之道   “中庸”指恰到好处、不走极端。“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原则,强调为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原则”“和谐原则”“合礼原则”。孔子的“中庸”决不是和稀泥,不是做好好先生。(2)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同而不和”:小人习惯于

4、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3)周而不比:以义合,不以利合;团结但不勾结(4)义利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5.教育思想(1)性相近,心相远:人的天性差不多,后天的教育使人产生差别(2)有教无类:教育面要向全体二、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学过的课文有《寡人之于国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寡人之于国也》论述了仁政的具体实施方法:先解决温饱,然后加强教育(一)《孟子》的主要思想1.民本: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1)

5、“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2)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2.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1)养民一要制民之产。“民之为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三要薄税轻敛,取民有制。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这是富

6、民之道。(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3)法先王: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行仁政)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二)王道: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以力服人者亡。(三)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人们都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即“良知”、“良能”。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向。因此,他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放弃或失掉的“本心”,“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

7、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了孔子“仁”的观念。三、荀子及《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1.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2.反对迷信天命鬼神,“天行有常”,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3.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